茫茫高原雪·西宁之旅·西宁·西羌古城唐蕃古道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茫茫高原雪·西宁之旅·西宁·西羌古城唐蕃古道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是青海省省会。西宁一带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从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这里最早的居民是羌人,商周时,被称为“羌戎”。“羌”指从事畜牧的羌人,“戎”指从事农业的羌人。羌人后来成为汉族先民的一部分。1923年首次发现于青海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文化,就是古羌人的文化遗存。据测定,卡约文化距今约三千年左右,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卡约文化分布在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以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文化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地带。当时羌人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兼事狩猎和采集的生活。从陪葬物的性别差异来看,男女之间已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卡约文化广泛使用石器,但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不少青铜器。

西宁是一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汉武帝时即在此设“西平亭”,至北宋崇宁三年(1104),改为“西宁州”,西宁之名从此始。西宁之名大概即取西方安宁之意。这里自古为兵家争战之地,扼守西宁,可右控青海,左引甘凉,内屏中原,外限羌戎。西宁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还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著名的“丝路南线”和“唐蕃古道”都经过这里。

西宁地处内陆,海拔高,盛夏凉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西宁还是多民族聚居区,在这里可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和古迹。

丝路南线青海道

丝绸之路有南北两路。从远古时起就存在着通西域的青海南道,当河西走廊畅通时,青海道作为辅道存在;当河西走廊阻塞时,青海便为东西往来的主要通路。

约在四世纪左右,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北凉、西凉等地方割据政权,互相争战,各霸一方。频繁的战争使青海暂时成了丝绸之路的主道。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著名高僧法显取道西宁前往印度求法。这是有据可查的首次取道青海前往西域的史实。在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青海道是东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丝路青海道的主干线即从今天的临夏至民和、西宁达青海湖的河湟古道,由青海湖经柴达木至新疆婼羌的羌中道。路线起自甘肃临夏(河州),由民和县古鄯进入青海,过乐都古城,经湟峡达西宁,西达多吧,转北至峡门,进入青海湖北岸。流入青海湖的布哈河畔,有一座吐谷浑王城遗址,是昔日丝绸道上的中继站,商队在此稍事停留,再西行入柴达木盆地,越盆地进入新疆。丝路青海道大部分路线的走向与现甘青公路、青新公路基本一致。

通天河唐僧遇险

《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就是取道青海,绕道玉树赴西域的。玉树东有一条通天河,意思是通到天上的河,有“通天河相传为天河下游”之说。通天河两岸山势险峻,河谷迂回,水流湍急,是“海藏通衢”的一大天堑。过去,通天河上只有一个小渡口,有一首歌谣唱道:“通天河水浪滔滔,要想过河等冰桥”。夏天靠牛皮筏子过河,水大浪急十分危险,常常船毁人亡。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边时,观音莲花池里的金鱼怪正占据河底白老鼋的水鼋府第为害作乱,祸害百姓。金鱼怪用计冻河,等唐僧师徒在冰上过河时,突然冰破捉住唐僧。孙悟空请来观音收走金鱼怪,救出唐僧。老鼋感激孙悟空帮他收回水鼋府第,将他们驮过河去,不到一日,便过了八百里通天河。临了老鼋托唐僧问佛祖,它何时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唐僧一行取经回来,在河边又遇到白老鼋。老鼋驮着他们将近东岸,问起托问佛祖何时可得脱本壳之事,唐僧意念全在取经,忘了帮老鼋问佛祖。老鼋一气之下将身一晃,把师徒四人连马带经,一起跌落水中。上岸后,唐僧将湿水的经文晒在附近一块大石板上,后人把这块石板叫“晒经台”。不料石上沾住“佛本行经”几卷,经尾沾破了。故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台上留下经文字样。

联姻通好开古道

中原与西藏的通道,在唐以前可能就存在,但唐代才见于史籍。青海是过往西藏的必由之道,唐与吐蕃的交通大道即横跨青海而抵拉萨。

在李唐王朝兴起的同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从第三十二世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开始,日益强盛。雄才大略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敬仰中原文化,十分羡慕毗邻的吐谷浑与唐联姻,也派使者到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吐蕃首次遣使来到长安。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妻。文成公主入蕃,开创了唐蕃关系的新篇章,开拓了唐蕃大道。在此后的两百年中,唐蕃关系的主流一直是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有据可查的使者往来就达一百九十一次之多。唐蕃古道成为唐蕃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唐蕃大道大致从长安出发,经今天水、兰州转入青海,经民和、乐都、西平(鄯城)、临蕃城(今镇海堡)至湟源,顺羌水(药水)至库山、赤岭(日月山),经尉迟川(倒淌河)、苦拔海、王孝杰米栅、莫离驿、公主佛堂(恰不恰)、大非川、那录驿(鄂拉山)、暖泉、烈谟海(喀拉海)等地,再由黄河北岸西上,至扎陵、鄂陵二湖,渡黄河,经玉树,再往西南行,经今藏北黑河,赴拉萨。唐蕃大道青海道长约1000余公里,与今天的青康公路大体一致;气候高寒,人烟稀少,旅途异常艰辛。

一路弦歌今犹闻

七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后,仰慕唐朝的文化,多次派使臣到长安请求通婚。贞观十四年(640),松赞干布派宰相禄东赞布带着黄金5000两和珍宝数百件再次求婚,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在东界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迎接。文成公主入藏一路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其中以青海玉树结古镇以南白纳沟内的文成公主庙最为有名。文成公主进藏途经玉树,受到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公主为报答和感谢当地藏族人民,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言传身教,帮助当地人民学会了耕种、纺织。在白纳沟对面的山坡上还有据说是当年公主教人们开荒种地的田埂。相传文成公主在扎陵湖与松赞干布会面后,一路翻过巴颜喀拉山,越过通天河,来到玉树境内的白纳沟。自小信佛的公主,以为一行人马平安通过天然屏障巴颜喀拉山和亘古天堑通天河是佛祖相助的结果,为了表达对佛的谢意,公主亲率工匠在白纳沟的岩壁上刻下数十尊佛像和许多佛塔。文成公主走后,远近的僧侣和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白纳沟膜拜,不少人还仿效公主,在山崖上凿刻佛像和经文。久而久之,白纳沟的岩壁和石头上差不多都被刻上佛像和经文。据说有一年,几位拉萨高僧路过,想在此垒石搭锅,跑遍了整个山沟,发现每块石头上面都刻有佛像和经文,最后只好作罢。他们回藏后大肆宣扬,致使许多西藏人不远千里前来朝拜。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金城公主远嫁藏王弃隶缩赞赞普,路过白纳沟,参拜了文成公主遗留下来的九尊佛像。当时佛像露天,为使文成公主的功德免遭风雨毁蚀,她派人在石雕佛像上修建了“文成公主庙”加以保护。这是全国唯一的文成公主庙,祭祀的却并非文成公主。庙宇坐北朝南,是一座独立的藏式平顶建筑。寺院规模不大。庙堂内的岩壁上,浮雕有由两只雪狮驮着的九尊巨幅佛像,中间的主佛高7.3米,两侧八尊侍者佛高约4米。整组浮雕,依山就势,人物造型质朴敦厚,神态文静大方,形神兼备,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技巧。喇嘛教徒和远近游客,经常来此朝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