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南宁之旅·南宁·望仙坡上说六公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灼灼闽粤花·南宁之旅·南宁·望仙坡上说六公

步入南宁城北人民公园,迎面便是一座堆青叠翠的山坡,称“望仙坡”。因站在坡上可望西面的罗秀山,而罗秀山相传为晋人罗秀修行入仙之地,故名。这里从前曾列入南宁八景,题为“仙坡怀古”。北宋至和二年(1055),邕州太守陶弼曾在此建“三公亭”(后改为“三公祠”),纪念南来平定侬智高的北宋大将狄青、孙沔、余靖。后人又陆续把抗击交趾李朝而献身的邕州知州苏缄、明代奉命南抚并在南宁创立“敷文书院”的王守仁(王阳明)、清代镇压了吴三桂部将吴世琮的大将莽依图等三人的像位迁来,成了“六公祠”。1917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整建“省防”为名,将“六公祠”拆毁,在坡上筑起“镇宁炮台”,安设大炮。但在南宁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这“六公”,仍经常为人们所提及。

狄青夜绝昆仑

狄青等平定侬智高的是与非,史家议论不一,但其“夜绝昆仑”一役在军事上却是成功的战例。

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占领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改元启历。接着,他挥师沿江东下,接连攻克横(今横县)、贵(今贵县)、浔(今桂平)、龚(今平南)、藤(今藤县)、梧、康(今广东德庆)、端(今广东高要)等州,围攻广州,五十七天未能下,又回师邕州,据昆仑关固守。

1053年,宋仁宗派枢密院副使狄青等南征。年底,狄青带领大军来到宾州(今宾阳),在昆仑关前与侬智高对阵。狄青见关隘雄峙,强攻不易,便图谋智取。他传令将士全休十天,并于上元节(夏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军营张灯结彩,大摆酒宴。二更时分,狄青突然装病离席,密遣精兵二千冒风雨取道关外六塘山口,绕至昆仑关山后。第二天,狄青率军列阵关前,侬军杀下关来。正鏖战间,突然从关后两侧冲出两支宋军包抄过来。侬军一时阵脚大乱,狄青乘乱进击,侬智高只好仓皇弃关而去,退回邕州。此后,侬智高一蹶不振,“焚营而宵遁”,败走大理销声匿迹了。据险者因麻痹败于出奇者,教训不谓不深。

传说狄青曾在望仙坡扎营,于坡东一水塘里看见一白羊,颇似龙形,便以白龙名其塘,称呼至今。

苏缄殉难邕州

“六公”中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曾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领导了可歌可泣的邕州军民同仇敌忾抗击外侵的四十二天保卫战。那一年,交趾李朝统治者派李常杰率兵八万乘虚入侵,陷钦州、廉州,围邕州。知州苏缄带领仅有的守军二千八百人,发动全城居民奋勇抗敌。他日夜巡守城上,指挥军民用强弓硬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还派出敢死队驾舟深入敌后,偷袭敌军,毙敌小头目,来振奋全城军心民心。然而,北宋援兵迟迟未到。邕州被围困四十二天,城里粮尽泉竭,军民渴饮沤麻的池塘污水,致使瘟疫流行,战斗力大减。最后,敌兵依仗人多势众,负泥堆积城下渐达城高,然后蜂拥而上,终于攻破城池。苏缄退入州署,燃起木柴,投身火中,壮烈殉国,其全家三十六口也全部牺牲。全城军民被害达五万八千多人,无一投降叛变,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气节歌。

王守仁的功与罪

“六公”中的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嘉靖四年(1525),田州壮族土司因不满改土归流(由政府任命官员代替土官世袭),起而造反,攻下思恩(今武鸣)县城。嘉靖六年(1527),王守仁奉命来广西“平乱”。他上疏朝廷说,乱事起因主要是两广官员“因循怠弛,军政日坏”,“非一朝一夕之故”,“当反思其咎”,“自责自励”。他建议宜抚不宜剿,“息兵罢饷,以休养疮痍之民”。年底,他来到南宁,一面派代表同田州土司谈判,一面下令前方数万军队后撤,以示诚意。嘉靖七年(1528)二月,田州土司头目卢苏、王受来到南宁投降,部下一万七千人全部免罪遣散回家,事件和平解决,未妄杀一人。然而,思恩事件以后,王守仁却带兵对大藤峡及八寨起义军发动突然袭击,起义瑶民等被杀者数以千计。他为之辩解说,大藤峡起义已延续一百多年,不能像思恩事件那样不战而平息,只能镇压。“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破大藤峡》);“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谒伏波庙》)。他还在南宁和田州创办书院,亲自登台讲学,使当时南疆读书之风大倡,赢得“筑台讲学敷文德,长使邕南天地春”之誉。今南宁共和路还有他创办的“敷文书院”遗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