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西之旅·嘉山·孟姜女的娘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湘西之旅·嘉山·孟姜女的娘家

嘉山,又称孟姜山,在湘西澧县(古澧州)境内。当地人认为,这里是传说中的孟姜女的娘家。山上旧有孟姜女祠,前有望夫台,侧有镜台,皆传为孟姜女遗迹,并传山麓有孟姜女故宅。

孟姜女与范喜郎

孟姜女原姓姜,为当地大户姜员外的独生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小时候因父亲与孟老倌打赌喝酒输了半个女儿而改姓孟姜。澧州人沿袭至今的喜欢认干女儿的习俗,据说即源于此。

孟姜女的丈夫范喜郎是外地一书生,秦始皇修长城时被征用。秦始皇见其聪明伶俐,便让他骑着御马巡察督工。后因跑死御马而逃至澧州。一天,孟姜女独自到后花园池塘中洗澡,忽见水面有人影。原来是范喜郎为躲避追捕而藏身在一棵柳树上。范喜郎惊恐万分,孟姜女却一见钟情,决意与之喜结良缘。不想此事被一心想娶她的老表得知,密报官府,于新婚之夜将范抓走。

孟姜竹·孟姜垸

丈夫被抓走后,孟姜女悲痛欲绝,饮食不思。每天到屋后山上去望夫。去时带一块石头垫在脚下,日久便成了一座高台。后人称其“望夫台”。此台至今仍在,台上两个深深的脚印,据说即为孟姜女当年所踩。高台周围一种叶细如发的孟姜竹(也叫绣竹、刺竹、丝竹),相传为孟姜女之精诚所化。她每次拄一枯竹竿前来,远眺时即将竹竿插在台上,长年累月,枯竹竟在孟姜女眼泪浸泡下生根、发芽,长成一片茂林。它们怕孟姜女天天望夫累伤了身体,便用浓密的叶子遮挡她的视线。孟姜女望夫心切,又不忍心扯掉竹叶,便从头下取下银簪,把挡住视线的叶子分成头发般的细丝,以透过缝隙继续眺望。当晚,这些竹子的叶子全都变成了细丝。一遇到狂风暴雨,还发出“呜呜”之声,如泣如诉。为纪念孟姜女,人们称其为“孟姜竹”。也有说,那竹是孟姜女思夫时所作的刺绣所变。

久盼不归,孟姜女决计千里寻夫。她来到洞庭湖边,却为无法过渡而急得眼泪汪汪。突然,她发现路旁一间无人居住的茅屋里有一只脚盆,便搬过来作为渡湖工具。当她坐在盆里划到湖心时,遇到鲢鱼精作怪,幸得一条白龙相救。白龙将嘉山拦腰切断,用半个嘉山压在鱼精身上,那留下的像刀削一样齐整的半截,后来被叫做黄山。孟姜女谢过白龙,继续赶路,终于划到对岸。那只脚盆被留在湖里,漂漂荡荡许久,最后沉到嘉山边。据说后来这里长出一片绿州,这就是现在的“孟姜垸”。垸中心有条小河,其状如绣花鞋,传说也是孟姜女当时丢下的一只鞋变的。

孟姜山·孟姜娘娘庙

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修长城的地方。她在工地上逢人便问,却怎么也打听不到丈夫的下落。一天夜里,观音娘娘托梦告知范喜郎已死,尸骨被秦始皇筑在城墙脚下,并赠以能移山填海的五色丝线。孟姜女以五色丝线推倒城墙,找到丈夫的骸骨。然后将丝线分给众民伕,使他们浑身是劲。秦始皇闻知此事,命人将丝线统统收缴,制成一根赶山鞭。他随手一挥鞭,便将身边一座山赶走。因山上有孟姜女和范喜郎的骸骨,这山就一直飞过八百里洞庭,落到孟姜女的娘家澧县。这就是现在的孟姜山,亦名嘉山。

也有说,那长城是孟姜女哭倒的,至今还有“哭泉”可见,长城塌后,露出无数白骨。孟姜女咬破自己的中指滴血于骨堆上,哭诉道:“不是我的丈夫,鲜血顺骨流;是我的丈夫,鲜血渗进骨!”找到丈夫骸骨后就用包袱裹好,挂在伞把上背在身后,边哭边往故乡走。因此澧县至今仍有这样的风俗:夫妻同行,丈夫必于妻子之后,据说这样才会恩爱到老。

孟姜女没走多远就被秦始皇派兵抓回。秦始皇见其貌美,欲收为正宫娘娘。孟姜女坚不从命,后心生一计,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一,给范喜郎造墓,请高道高僧做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念七七四十九天经;二,给范喜郎烧一万担纸钱;三,文武百官全部戴孝,秦始皇和宰相李斯于灵前做孝子。秦始皇被迫一一答应。在烧纸时,孟姜女纵身跳进火堆,被观音娘娘超度而走。

孟姜女死后,人们不知她娘家在何处,便在潼关给她修了一座墓。而澧州人亦不知孟姜女寻夫结果如何。到了明代,澧州出了个大官——尚书李如圭。一次,皇上命其监修一处江堤,因江猪太多,没法下堤脚。焦急之中得孟姜女托梦授以妙计,并说事成之后要为她在澧州建一座庙,以使她魂有所依。李尚书修好堤后,就在澧州修了座孟姜女娘娘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