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扬州之旅·瘦西湖·清秀婀娜,现几分纤柔羞怯
瘦西湖在扬州西郊,原名保障河,河身曲长清瘦,两岸花木扶疏,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乾隆以后,这一带更是“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成为有闲阶层玩赏的地方,其靡金程度已不亚于有“销金锅儿”之称的杭州西湖。清代诗人汪沆写道:“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之名遂著。后人认为“瘦”字正道出了保障河的秀色。曾有人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而把瘦西湖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现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瘦西湖有虹桥、长堤春柳、桃花坞、小金山、五亭桥、白塔等各有特色的名胜。
虹桥修禊
虹桥在瘦西湖公园入口处,为一白石栏杆圆拱形石桥。桥初建于明末,原为木桥,桥上栏杆皆为红色,故称“红桥”。其时这里景色佳丽,清初著名文学家吴绮曾描述道:“朱栏数丈,远通两岸,虽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顺治十六年(1659),王士祯出任扬州推官。王士祯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创诗论“神韵说”。在扬州,他“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常集诸名士赋诗游宴。康熙元年(1662)春,他与在扬诸名士修禊于红桥。(修禊为古代一种风俗,最初是在每年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用香薰草药沐浴,以祓除不祥,后来固定在三月三日,内容也改为游春宴饮等)他即席赋《浣溪沙》二首,众纷纷唱和,后选出十首辑为《倚声初集》,注云:“红桥词即席赛唱,兴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时胜事。当使红桥与兰亭桥并传耳。”康熙三年春,王士祯与众再度聚于红桥。他作《冶春绝句》二十首,众人和之,一时传为佳话。
乾隆元年(1736),板桥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又重建,并于桥上修桥亭,改“红”为“虹”。乾隆第一次临幸扬州,曾作诗赞虹桥景色:“绿波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乾隆二十二年,一位姓卢的两淮盐运使(号雅雨山人)效王士祯红桥修禊之事,邀集名士聚会倚虹园。他先作七言律诗四首,依韵和之者达七千余人,编得三百余卷。其时,四年前从潍县罢官来扬郑板桥也欣然与会,作《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四首》、《再和卢雅雨四首》等,此外,还出现了《虹桥小景图》、《虹桥揽胜图》、《虹桥春泛图》、《虹桥待月图》等,虹桥名声益远。有一首《梦香词》道:“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
乾隆年间,虹桥一带还是市会的主要活动区域。当时,扬州每年都有若干“市”,如春天的梅花市、桃花市,夏天的牡丹市、芍药市、荷花市,秋天的桂花市、芙蓉市,等等。尤以五月的龙舟市最为热闹。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红孩儿拜观音”、“杨妃春睡”等水戏,篙师执钩竞斗“抢标”,标有乳鸭、装上钱币与茶食的土瓶、猪胞等。堂客(女子)船、酒船、歌船、花船、水烟船、灯船等各式船只,聚集在虹桥北面,游人欢快若狂。其中酒船载有美酒,游客可上酒船野食;歌船歌者以清唱为主,以笙笛、鼓板、三弦和之。其时有个叫郑玉的艺人,能用象牙筷子敲瓦碟作纺织娘声、夜雨声、落叶声等;一个叫大松的浙江艺人唱《望江南》曲宛转缠绵,一位愁妇听了,竟悲痛至死。《梦香词》中有一首写画舫的云:“扬州好,画舫是飞仙:十扇纱窗和月淡,一枝柔橹拨波圆,人在水云天。”
白蟒护桥
瘦西湖的园林建筑,最宏伟壮丽者当数五亭桥和白塔。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驻跸扬州,地方绅商便在瘦西湖等处大兴土木,广筑园林,以迎“圣驾”,使这一带“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五亭桥和白塔均为那时所建。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长10余丈,宽近3丈,桥上矗立五座金碧辉煌的四角方亭,黄瓦盖顶,青瓦筑脊,翘角飞檐,典雅瑰丽。桥下纵横十五个桥洞,舟楫可过。据《扬州览胜录》载:凡有十五之夜,“皓月当空,每洞各衔一月,计十五洞,共得十五月,金色滉漾,众月争辉,倒悬波心,不可捉摸,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月圆之夜,停船远处,又可见每个半圆形桥洞与水中倒影连在一起,如同十五轮月亮交相生辉。
江苏扬州瘦西湖
五亭桥至今仍完整无缺,相传有白蟒护桥,还惩罚过盗桥者呢!很早以前,扬州瘟疫流行,传言五亭桥上的黄瓦能辟邪,弄到一块可免疫。一个姓赵的盐商便在夜里带几个家人扛着长梯来此揭瓦。谁知刚爬上梯子,忽然刮起一阵北风,一时飞沙走石,长梯也被风卷走。一条身子缠在附近白塔顶上的大白蟒张开血盆大口,伸到五亭桥下喝水。赵盐商惊恐万状,赶紧与家人逃跑了。传说白塔上的白蟒就是五亭桥的保护神。
一夜成塔
白塔坐落在南岸莲性寺内。莲性寺,原名法海寺,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南巡时赐今名。白塔造型仿北京北海藏式喇嘛白塔形式,分三层,上层为刹,置青铜鎏金顶,中层为圆形龛室,下层为正方形须弥座。
传说此塔乃“一夜造塔”。《清朝野史大观》载:“乾隆间,帝南巡至扬州,其时盐商纲总为江姓,一切供应皆由江承办。一日帝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喇嘛塔耳’。纲总闻之,亟以万金贿帝左右,请图塔状,盖南人未曾见也。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次日帝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即之,果砖石成者。询亡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
民间又有一种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行宫就设在瘦西湖上。一天,太监传见扬州几个最富有的盐商,告诉他们:“明天,皇上要在吹台钓鱼,对面如果有像京城北海那么一座喇嘛塔就好了,能不能建一座塔?”这番话急坏了几个盐商,其中一个姓刘、一个姓肖的盐商说出一个主意,众人拍手叫好,火速去办。第二天清晨,皇上起来推开窗子,一座白塔出现在眼前,非常惊奇,就问太监。太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连忙跪下奏道:“想是盐商领旨,连夜建造的。”皇帝赞道:“人说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真名不虚传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座白塔是用白盐堆起来的,远看就和真的一样。乾隆皇帝一走,盐商们马上出钱雇工匠,用砖石建了一座真的白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