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阳楼·前朝遗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阳楼·前朝遗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岳阳楼旁有不少前朝遗物供人观瞻,引人探究。其中重要的有铁枷、铁梢、铁鼎等。

铁枷

铁枷在岳阳楼下湖滩上。据光绪《巴陵县志》载,铁枷原有五枚。今仅存三枚,为便于游人观览,其中一枚已移至岳阳楼临湖坪台上。

铁枷长2.6米,厚0.34米,两端各呈燕尾形,尾尖相距1.86米,枷中间有直径为0.28米圆孔。因其形如古代枷锁,故名铁枷。亦称铁械、铁砘。铁枷铸于何时,尚待考证。北宋《岳阳风土记》已将其视为“古物”,可见至少为宋以前遗物。张元忭《巴陵游览记》云其为“晋伐吴”时之物,若铸于晋,则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铁枷质地异常坚硬,面呈黑褐色。每年洪水季节没于湖中,枯水季节裸露滩上,历千载风吹浪打而不锈不蚀,唯留斑斑点点少许窝痕,足见那时冶炼技术之高妙。从冶金史角度看,此乃属珍贵的实物资料。

对铁枷铸之作用,亦是众说纷纭。《岳阳风土记》列举数种说法:“或云以此压胜辟蛟蜃之患;或以为矴(碇,系船之石墩)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举也;或以为植木其内,编以为栅,以御风涛”,以为皆不足信《巴陵游览记》谓此为晋伐吴时,“吴人以铁锁横截之,此殆植标系锁之具耳”。民间有传其为吕洞宾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拦洪分水之用,亦有传其为太上老君制服巴蟒之用。

铁梢

铁梢状似桶,高1米,直径1米余,下有三短足置地,两侧有狮环可据。清末前置于君山崇胜寺,现置于岳阳楼正门前,左右各一。

从梢壁阳铸铭文可知,此二物为南宋淳祐五年“孟府十位”铸造,各重1000斤。据光绪《巴陵县志》考,孟府即孟珙府。孟珙少随父从军,以功授承信郎。淳祐时,适为荆湖安抚制置使,坐镇荆襄,抵御元兵,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领兵时雷厉风行,士兵惧畏,平日则朴实待人,令人亲近。他“远货色,绝滋味”,笃于学,“邃于易,亦通佛学”。常独自扫地焚香,隐几危坐,萧然事外。因而深得上下敬重。他在岳阳也多有建设。《宋史·孟珙传》云其“建祠岳阳”,明《岳州府志》亦云“慈氏塔、晋沙门妙吉祥创,宋制置使孟珙修”。既如此,他府中十人捐资为崇胜寺铸造铁捎则全在情理之中。

其形既如桶,何以名梢?且又为何铸造此物?《巴陵县志》谓“不知何以名之”,“亦不知何用”。后有李钟麟《游君山记》云:铁梢后来可能为僧人贮水器皿,且甚神奇:贮以“清冷之水,僧人云:此水常盈不竭,掬而洗之,令人目明”。故有人谓其为祭器。

铁鼎

铁鼎在岳阳楼正门前两铁梢之间。塔式,高3米多,分三层。上中层为空心塔式,下层为三足鼎炉,每足成狮头形。鼎腹有“孚佑帝君祠”与“共赖神庥永垂千古”铭文,四面有对称拱门。门上均铸篆体联语,门间隔处饰有龙纹。中层上部出檐翘首仿木结构,角上均有鸱尾,垂铜铃。顶端有宝瓶。鼎上部1966年被毁,1979年按原样复制。

据鼎腹铭文可知此鼎原为岳阳楼浇铸。“孚佑帝君”乃道家对吕洞宾之尊称。岳阳楼为吕仙“停云地”,在清代一直供有吕仙像,故有“孚佑帝君祠”之称。铁鼎尚有款识两条,一云“光绪癸卯七月,汉阳铁厂制造”,一云“钦命太子少保头品顶戴督众,湖北汉阳铁厂前工部左侍郎盛饬厂建造捐助”。由此可知此鼎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由洋务派人物盛宣怀令汉阳铁厂铸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