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郑州之旅·郑州·悠悠文明八千年
郑州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从邙山冲出,进入平原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冲积扇平原,郑州便建立在这片巨大的冲积扇上。黄河从上游带下的肥沃泥土沉积在这里,为这里原始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发展,终于孕育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裴李岗遗址
在郑州以南约70里的新郑县裴李岗村附近,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年。
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这座遗址东靠裴李岗村,西南临洧水,高出地面约2米,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发现了大量墓葬、灰坑等遗迹、遗物。这里的石器有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石斧、石凿等,其中石镰的形状非常接近如今铁镰形状,只是刃部有锯齿;石铲多数为鞋底状,上下均有弧形刃;磨盘亦如鞋底,底部有四足。这一切都是我国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所没有或极少有的。从这些器具,我们可以部分地想见当年这块土地上的农业活动。同时,这里还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多为红色,手工制造,有三足钵、三足壶、鼎、盆、碗、勺等物。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不仅提供了八千年前此地原始文明的面貌,而且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前期的空白,对于认识我国远古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河村遗址
1964年秋,在郑州市北郊大河村西南2里处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后又陆续发掘出大量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与遗物。据分析,确认此处是包括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大河村遗址中,最主要的是住房遗迹。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已经出土的房基达二十八处之多。时代各异,结构也有区别。其中一号至四号房基乃是东西并列、毗邻相连、大小不同的一组地面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小小建筑群。据测定,距今约五千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之物。这些住房遗迹保存的也较好,有一处墙壁现在仍存1米高,是目前国内同时期房基中仅存的一个,极为珍贵。
此地出土的大量陶器也很有特色。其中有红陶黑彩的双连壶,轻巧别致,独具风采。这里还有数量巨大的白衣彩陶,其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各个不同,是大河村彩陶的一个突出特点。有些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这一发现证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文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的农作物,如高粱、粟、莲子等;同时还有许多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这一切使我们认识到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就是农业,农业已经成为当时的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商代都城遗址
1950年秋,一位小学教员在郑州东南郊一个土岗上发现了一些陶片与石器。该土岗距郑州旧城2华里,因此得名“二里岗”。随后考古学者们在此地发掘,终于发现了一座商代城市遗址。据专家们考证,此遗址应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国都——亳。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另一商代君主仲丁的都城隞,但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商代早期都城,却是学界一致公认的。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有实物可证的都城,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
该都城遗址的城垣周长7公里,共有缺口十一处,其中有的缺口可能是当时的城门。现存城墙最高处达9米,最低处1米,大部分埋在地下;墙基宽从6米至17米不等;整个城墙呈梯形,下宽上窄。这座城垣,需用一万名奴隶花至少八年时间才能完成。
城墙内东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商代夯土台基与大型房基。台基周围发现了玉簪、青铜簪以及其他玉器,据研究,此地是商代奴隶主贵族的聚居区。在城墙之外,有许多小型房基、窖穴、水井、灰坑、壕沟等被发现,这里没有华贵的装饰品,有的房基只是半地下的极简陋的建筑。它们是奴隶与平民的栖身之处。
城址周围还发现了许多手工业作坊,如城北今紫荆山附近的冶铜、铸铜的作坊遗址和制骨作坊遗址;在城址西城墙外今铭功路西的制陶作坊遗址;在城址南城墙外今南关以外也发现了一座冶铜、铸铜作坊遗址。
这里的农业也有了相当水平的发展。当时作物品种有黍、稷、粟、麦、禾,还有稻。生产工具也有很大改进,除石器之外,还有了金属工具,如铜刀、铜铲、铜钁等,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日常食用,而且还有大量节余用以酿酒,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酒器,说明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
郑州商城遗址中还出土了铜鱼钩、陶网坠与石网坠,说明当时人们还从事捕鱼活动。狩猎工具有铜箭镞出土,这是对弓箭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狩猎技术。不过,当时居民主要肉食来源仍为人工饲养的家畜。
河南郑州出土的春秋莲鹤方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