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大亨”黄金荣的发迹史
黄金荣,20世纪旧上海鼎鼎大名的青帮头目,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流氓“三大亨”,而黄金荣又为三人之首。他从一个打杂的学徒伙计,最终靠攀缘钻营当上了叱咤上海滩的黑道老大,让蒋介石都拜在他的门下。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小人物的发迹史,更折射出那个社会的种种光怪陆离。
一个学徒的发迹史
很多人是从那部脍炙人口的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第一次了解了曾经叱咤旧上海的黑帮,人们在为许文强和冯程程的爱情叹息落泪的同时,也感慨于那里发生的太多恩怨情仇的故事。实际上,《上海滩》的故事在那个年代的上海有着太多的原型,许文强式的人物只是众多从马仔最终混迹成为黑帮老大的人物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影视故事更多地加入了浪漫的元素,而真实的世界却远要残酷得多。
黄金荣,旧上海黑帮头一把交椅,1868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商品的冲击使得江浙地区的乡村经济濒于破产,黄金荣的父辈为求生存只得举家迁往上海,以求在大城市的缝隙中谋一些生计。黄金荣从小在上海长大,由于他不爱读书,家里又穷,所以父母把他送到街面上的小店铺中充当打杂的学徒,为以后谋生学一门手艺。但黄金荣并不是一个踏实本分的人,他头脑灵活心眼多,学徒期间经常与混迹在街面上的地痞流氓打得火热,彼此称兄道弟拉帮结派,于是渐渐在“道上”有了点名气。因为早年间得过天花留下一张麻子脸,所以人称“麻皮金荣”。黄金荣19岁时学成出徒,来到一家制作扇面的店面做了一名司务,管理日常的后勤伙食。22岁时,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到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县衙里谋了一个捕快的职位,工作就是抓捕街面上的惯偷惯犯和地痞流氓。“警匪一家”的身份让黄金荣把这份工作干得如鱼得水——平日有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道上的朋友”也看在他的面子上少惹了不少麻烦。所以一年到头他的工作成绩也还是“蛮漂亮”的。
在他24岁那年,正巧赶上法国在上海的租界招募华人巡捕。旧上海的外国租界拥有很多特权,在那里当巡捕不仅事少清闲、吃香喝辣,而且仗着“主子”有特权,巡捕的社会地位也高,升迁也快,对一个小人物来说可谓“前途无量”。但这个职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被录用的,身无所长的黄金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试。也许是他比较强壮的身体占了优势,也可能是之前当捕快时“不错”的业绩帮了忙,他居然被录用了,成为了一名法国租界内的三等华人巡捕,而这一职位也成为他日后发迹的转折点。
从巡捕到“传奇探长”
当上了外国租界的巡捕后,黄金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于是他在工作中拼命表现,吸引外国主子的注意。租界巡捕的工作除去抓捕犯人以外,还有些收税和管理街面的杂事,黄金荣每天跟在法国籍警官的后面,挨门挨户地去收“房屋捐”、“地皮捐”,对于抗捐和不配合的老百姓,他就动用自己的“小弟兄们”进行暴力威逼和报复。外国主子看他办事如此“得力”,就提拔他做了“便宜”,也就是负责情报收集的“包打听”。黄金荣利用这一职务开始网罗辖区内的惯偷惯犯和地痞流氓,让他们为自己收集情报,同时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拉帮结派,抢夺“地盘”,用“黑吃黑”的手法逐渐壮大成为一支势力不小的帮派组织。平日里,他为手下的“小弟”提供作恶的庇护,监守自盗;需要向上级邀功时,他就组织手下导演一幕“贼喊捉贼”的闹剧,向上面邀功。有一次,他命手下人将一家商铺的金字招牌悄悄偷走。店老板丢了招牌自然急着报案,他又使人跑到店老板耳边吹风说黄金荣巡捕办案灵光,于是店老板去了巡捕房直接点名要黄金荣来破案。黄金荣装腔作势地应下了案子,结果没等他走出巡捕房,早就安排好的一群流氓地痞就敲锣打鼓地把招牌给送回来了。黄金荣“自导自演”的闹剧让他名声大噪,人们见识了他在街面上的势力,巡捕房也领教了他的“能耐”。
除去“贼喊捉贼”的伎俩,黄金荣也确实成功办过几件大案子,不过都是以他所“擅长”的方式。一次,法国领事馆的书记官凡尔蒂带夫人去太湖游玩,当时的时局混乱,两人竟在游玩途中被太湖的土匪绑架。法国租界一时手足无措,这却是黄金荣发挥本事的好机会。他派手下的弟兄联系到太湖土匪的头子,对方一听是“一家人”,也就没有提太过分的要求便同意把两人释放了。人质平安无恙归来,让法国领事馆都对黄金荣感谢不已。
还有一次,一位福建省政府的要员带了六箱古玩字画来上海,没想到一下船东西就全丢了。这一次,连上海政府都来请黄金荣出面协查,黄金荣动用自己在黑道上越来越响的名气,不出半天就将失窃物品如数追回。
在这类案子中,为黄金荣赢来最大声望的是法国天主教神甫被绑架案。一位法国天主教神甫在从上海前往天津传教的途中,被山东军阀张宗昌的部队秘密劫持,想要勒索一笔巨款。此事惊动了法国政府,而中国政府方面却迟迟找不到任何线索。又是黄金荣利用手下的眼线,一点点顺藤摸瓜发现了人质的线索,最后通过略施贿赂的小手段,买通看管人质的看守,将人质成功救回了上海,立下了一件大功。法国东正全权大臣为此特授予黄金荣一枚头等金质宝星,法国租界巡捕房还破例提拔他为唯一的一个华人探督察长,并另派八名巡捕做他的保镖。案件的破获为黄金荣在上海滩的黑白两道赚足了声望,他还买通上海著名报纸《申报》的编辑和记者,在申报上连载所谓“黄金荣破案传奇”,一登就是半年之久,让自己成为了上海人人皆知的大名人。
“流氓大亨”
从一个混迹社会底层的学徒,到人尽皆知的名人,名气越来越大的黄金荣变得更加胆大妄为、飞扬跋扈。他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并为图更大的发展,拜了当时在整个上海最有实力的黑帮组织——青帮的头目张仁奎为师,成为了青帮的一员。
所谓青帮是一个古老的民间帮会,兴起于清朝中期的江南地区,主要是由漕运工人组成。后来海运兴起,漕运没落,大批的青帮弟子就拥进上海,从事各种职业,在各自的职业中继续发展青帮组织,逐渐成为了上海最大的地下帮派。由于上海的特殊性,很多政府不能办到的事情,只能通过青帮来办。
黄金荣加入青帮后,积极在组织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快就在青帮中站稳了脚跟。他利用自己公开的职务和地下的帮派组织,大肆搞起鸦片贩卖生意,同时开设赌场和跑狗场,开戏园,放高利贷,甚至还开设公司倒卖军火——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那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里都成为了现实。他靠这些生意很快就积累起巨额的财富,凡是能挣钱的行当,他都有涉及,而挣钱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曾得意地宣称自己的人生嗜好是“赚银子睡女人”,并迷信金钱的无所不能:“天大的官司,磨盘大的银子”。在当时的上海,有不少像黄金荣这样出身低微、不学无术而最终利用帮派成为一方势力的人,老百姓都形象地称之为“流氓大亨”。“流氓大亨”也成为那个时代旧上海的一张独特的“标签”。
靠着巨额的财富,黄金荣广收门徒,打压对手,最终坐上了上海青帮的第一把交椅。半路入会的他自称是青帮“天字辈”老大,而当时青帮最大的辈分是“大字辈”,他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他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忠信社”和“荣社”,门徒达到上万人,势力囊括大上海的各行各业,甚至连后来的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都曾是他的门生。
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蒋介石名叫蒋志清,还只是一名国民政府的将领,因受同僚排挤滞居上海,为积攒政治活动的资金,他与多名友人开办了证券交易所“恒泰号”。谁承想1921年上海爆发“信交风暴”,“恒泰号”连同许许多多金融机构一并倒闭,蒋志清顿时债台高筑,催债之人整日催逼。年轻的蒋志清走投无路,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黄金荣寻求“保护”。黄金荣看出眼前这个小伙子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于是答应了蒋志清的请求,举行拜师礼正式收他为自己的弟子。之后,黄金荣在酒店大摆筵席,把所有蒋志清的“债主”们都叫到一起,指着蒋志清对他们说:“现在志清是我的徒弟了,志清的债,大家可以来找我要。”他这一句话,债主们谁还敢要?只得送个人情不再追究。蒋介石后来坐上了国民政府的总统,也没忘记当年黄金荣的“恩情”,不仅给了他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的政府职务,还在黄金荣八十大寿的时候,亲自来到黄金荣的黄家花园为他祝寿。因为蒋介石也明白,上海的管辖没了黄金荣的支持——不行!
凭借在上海滩无人匹敌的势力,兼之在国民政府中足够的“脸面”,黄金荣的后半生过得顺风顺水、逍遥自在。即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被日军攻陷后,黄金荣拒绝出任日军提供的伪职,日军虽然恼火,却也不敢动他分毫。
现世现报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黄金荣逍遥了大半辈子,最终也没能逃过历史和人民的审判。
黄金荣因为年事已高没能随国民党撤退台湾,解放战争胜利后,黄金荣因为早年间曾参与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的屠杀,心中无比惶恐,整日躲在上海的公寓内,不敢过问外事。而解放上海后局面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有太多事情要去处理,也就暂时没有清算黄金荣的罪恶。这时的黄金荣虽然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但依旧不改旧社会黑帮老大的习气,每天在家吸食上好的鸦片,搓麻将、下澡堂样样不误。而他遍布在上海的一部分产业也还在照常运营,每天为他赚取着不菲的财富。
但现世现报的日子终究是躲不过的。1951年初,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长期受黄金荣手下帮会欺压的广大上海百姓蜂拥到黄宅门口,要求他接受批斗。党中央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本着“只要能老实接受改造就给一次机会”的宽大方针,有关同志前往黄金荣家中,对其教育劝导,并令其写下《自白书》,由《文汇报》公之于众。在这份《自白书》中,黄金荣检讨了自己的累累罪行,请求得到人民的饶恕。这份来自上海滩曾经第一“流氓大亨”的《自白书》一经公布,立即对上海残存的帮会恶势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对维护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后,作为接受改造的实际表现,已经气焰全无的黄金荣响应政府的改造要求,开始手握扫帚清扫大街——联想起那位昔日叱咤上海滩的黑帮老大,那位曾经目空一切的财富大亨——人生的戏剧性怎么不让人欷歔!
两年后的1953年,已是风烛残年的黄金荣身染热病而死,终年86岁,一代“流氓大亨”的传奇人生也落下了大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