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苏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斋号趣谈·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嘉祐进士。元丰间,因以诗讪谤朝政,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定州、英州、惠州和琼州等。徽宗即位,复任朝奉郎,告老返常州。死后追谥 “文忠”。他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其诗文汪洋恣肆,清新豪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有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行世。

主要书斋号有: 谷林堂、藤花馆等。

藤花馆

苏轼曾在居室庭园手植朱藤和香海棠数株,朱藤虬枝逸漫,海棠香气扑鼻,遂命斋室为 “藤花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然对山明水秀的常州却格外钟情,曾作诗曰: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阳羡,古时指今江苏常州、宜兴一带。早在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之初,就与好友蒋之奇相约日后放归田野,卜居常州。以后,他就在常州添置田产,修葺藤花馆。由于朋党之争,宦海沉浮,几次遭贬。期间,曾十余次抵常。

藤花馆遗迹坐落在常州延陵西路前北岸89号,现为一所凹进去的石库门房子。门楣上镌刻篆体 “藤花旧馆” 四字。相传苏轼当年手植的海棠在清康熙年间枯死,而那枝朱藤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犹在。

苏轼像

因有藤花馆,常州至今还留有不少与苏轼有关的遗迹。城东的舣舟亭,传说是其当年系舟登岸处,这里有藤花馆移来的东坡洗砚池,还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书写的 “玉局风流” 匾额和舣舟亭诗碑等。相传苏轼有一门生邵民瞻获知老师喜常州、宜兴两地,遂在宜兴为其购置了一所房子。后苏轼至宜兴,乘月色信步至一村庄,忽闻有农妇悲哭。询问之后,方知其子不肖,卖掉祖传老屋,又得知其祖屋即学生为自己所买之屋,便物归原主,并取出房契焚烧而去。

谷林堂

其斋(堂)名 “谷林”,寓幽深之意。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见扬州大明寺西侧平山堂景色迷人,远山近水,山岚春荫,俨然一幅天然的青山绿水画,深为喜爱。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由颖州徙知扬州。为纪念欧阳修,特在大明寺大雄宝殿之后建房一座,取他本人诗句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之意,取名 “谷林堂”。堂成,常在内读书著述。北宋亡后,堂逐渐圮废。同治九年,移建于平山堂后。全部建筑有屋三间,堂内有楹联书画等。匾上所题 “谷林堂” 三字系扬州黄汉侯先生取自苏轼法帖,堂壁挂有《东坡屐笠图》,左右两厢陈列苏轼《竹石图》 印本和《海市法帖》拓本等。

扬州大明寺谷林堂外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