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沫若、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建立文学团体创造社,同时还出版了他第一部诗集《女神》。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因国民党政府通缉,逃往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研究,写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重要学术著作。1930年,参加左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历史剧《屈原》《虎符》《孔雀胆》等,借古讽今,起到显著的政治作用。1944年,他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过中国文联主席、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生平著述极为丰富,《郭沫若全集》包括文学编、历史编和考古编,共38卷。
自我蹈励与张扬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颗耀眼的明星,从五四运动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整整一个花甲,他总是站在社会变革的潮头。正因如此,他的豪宕超迈、雄奇洒脱便是其他书法家难以企及的。有人称郭沫若的字为“郭体”,说明他的书法确实特色十足。他曾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天狗,要把月来吞了,要把日来吞了,要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要把全宇宙来吞了,因而他的字的主观色彩也非常强烈,可以说是自出机杼,先声夺人,充满了自我蹈励与张扬。但他毕竟不只是浪漫的诗人,还是渊博的学者,尤其对金文、甲骨文有很深的造诣,因而他的书法的功力是比较深的,这在他的书法扇面上也有充分的体现。虽然郭沫若擅长的行、草书水平不一,有时难免干枯稚弱,但总体来看仍是才华横溢。
郭沫若像
《书法》扇面 郭沫若
《书法》扇面 郭沫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