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魏晋南北朝隋唐哲学

自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哲学呈现了极其复杂的情况,出现了玄学、道教、佛教、儒学这四种主要哲学形态。从总体上说,儒、道、玄、佛四大形态经过互相排斥、互相渗透的过程,最后趋于融合;从局部来看,在每一形态中又分裂许多的不同的派别和支流,互相排斥和互相渗透。三国、西晋玄学盛行,出现了王弼、何晏、阮籍、稽康、裴頠、郭象等一批重要的玄学家,他们以《老子》、《庄子》、《周易》为其主要思想材料,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完成了由汉代的神学目的论和宇宙生成论向魏晋时期的自然主义与“有无本末之辩”的玄学本体论的过渡。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从理论思维上说,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进步,标志着中国哲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晋以后,玄学中的消极成分进一步得到发展,甚至危及统治阶级自身对于“名教”的维持;同时由于西晋王朝的灭亡和东晋政权偏安一隅,使当时作为统治阶级核心的门阀士族深有“日薄西山”之感,对于他们来说,玄学逐渐失去了它初生时的魅力,统治者开始寻求宗教的刺激。在这种条件下,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道教便开始发展起来。佛教方面出现了慧远、僧肇等许多著名的佛教翻译家,理论家和名僧;道教方面则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宗教组织和宗教理论,出现了葛洪、寇谦之、陶宏景等著名的道教大师兼道教理论家。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在玄、佛、道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儒学的发展也一直没有停止。它虽然经历了魏晋时期玄学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改造的地位,但由于先秦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影响,它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面貌。因此,当玄学衰落以后,儒学便重新得到发展,成为与佛、道并行的三教鼎立局面。特别是经过唐代韩愈和李翱的提倡,使儒家思想的发展进一步系统化、谱系化,成为向宋明理学过渡的重要环节。佛、道二教的宗教唯心主义的泛滥和儒家学说中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流行,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尽管如此,从魏晋到隋唐的500多年间,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也从未间断过,在思想斗争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仍出现了杨泉、孔盛、戴逵、何承天、范缜、傅奕、吕才、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无神论传统,同佛、道二教的宗教唯心论、神不灭论及儒家唯心主义天命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坚持和扩大了这一时期唯物主义思想的阵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