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壮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壮戏

壮族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的壮族聚居地区,形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因地区不同又分为师公戏、北路壮戏、南路壮戏等。师公戏主要流传于广西河池、来宾一带,是从“神跳”发展而来,具有驱鬼娱神、消灾降福的宗教色彩,演出时演员戴面具,边跳边舞,用壮语演唱。北路壮戏主要流行于广西田林、隆林、百色等地区,是在百色地区的民歌、唱和民间说唱艺术“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壮语北方方言演唱,主要唱腔有“正调”、“平调”,内容多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南路壮戏主要流行于广西靖西、德保、那坡一带,由靖西木偶戏发展而来,还包括德保的马隘壮戏,演唱时用“呀哈嗨”为衬腔,唱腔主要有“平板”、“采花调”、“马隘调”等,用壮语南部方言演唱,剧目多取材于历史小说。云南省文山一带的壮戏大致和北路壮戏相同。壮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受到壮族人民的喜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