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清代的音乐学术活动·器乐谱集的整理
清代,琴家对琴谱的大量编撰,是琴乐领域学术活动的突出成果。琴谱的编撰,在某种程度上讲,与琴学流派以及学术思想上争鸣的活跃有关,许多琴家的学术观念正是通过琴谱的编撰而体现出来的。在清代众多琴谱中,以流传最广的《五知斋琴谱》最具代表性。该谱由清康熙间著名琴家徐祺、徐俊父子所编(得到周鲁封等人的支持)。编者曾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对各琴学流派传谱的“可因”、“可革”之处,精细推敲三十余年,于康熙六年编成。《五知斋琴谱》不同于其它谱的是,该谱对琴曲记录细致周全,每曲均注明谱本的传派、源流或改动之处,对每个乐句或某个音的速度、音量、变化表情均用旁注标明。从每曲设有的曲评与旁注,可窥知编者的琴乐演奏美学思想。
清代器乐谱中《华秋苹琵琶谱》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共三卷,收录南北派琵琶小曲六十二首,大曲六首。刊行于1818年。其中卷上收直隶王君锡传谱文板、武板十二首,大曲《十面埋伏》及杂板《普庵咒》。中、下卷所收为浙派陈牧夫传谱。中卷收文板曲十八首;武板曲十二首;“随手八板”五首;杂板曲十四首。下卷收琶琶大曲五首。华秋苹编订谱集中,忠实于原谱而不加增改,并且参照琴谱记法,对琵琶的定弦、把位、指法等,拟定了比较规范且完整的琵琶指法谱字。该谱集的编撰,对后世琵琶谱集的编印以及对一些优秀琵琶曲的保存和流传,都有重要作用。
器乐合奏曲集《弦索备考》收有用工尺谱记写的十三首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今又称“弦索十三套”。该曲谱为清蒙族文人荣斋所编。编者于序中称“弦索十三套乃今之古曲”,代传指法而无乐谱,由编者首次整理为合奏曲谱。谱集中各曲所用乐器均有分谱,琵琶谱、弦子谱、胡琴谱均为十一曲,筝谱为十三曲。谱集中有汇集谱(总谱)两曲,一是《十六板》,以《十六板》的原始谱、其它乐器的演奏谱与《八板》谱并列演奏,形成对位与节奏、旋律的参差变化;二是《岔曲》,在《清音串》中插进《竹子》曲调,构成对位性曲调。汇集谱的编订,在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