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概论:性质与功能·历: 它的性质及功能
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月份牌之类,称为历谱。初时它仅排有每月日期、每日干支及历注,后来逐渐与历忌之说结合,由简趋繁,并于每日下加注大量吉凶宜忌等内容,篇幅数十倍于最初之历谱,遂演变为历书。典型的历谱与历书之间区别极为明显。前者无历注或历注中仅有历忌项目而无吉凶宜忌之说,后者历注中有吉凶宜忌之说。通过分析现存的历谱历书(主要是汉简、敦煌卷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从历谱到历书,其演变过程完成于公元451—658年之间。其后盛行于唐宋年间。
从历书的内容看,显然它是用来择吉的。即为人世种种大小活动选择合宜的时间点。与星占学之探讨天命、预言军国大事因而成为皇家禁脔不同,历书中的吉凶宜忌,针对的只是凡人小事,是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事。当然平民生活中的吉凶宜忌,统治者也需讲求,如王公大婚、朝廷出兵之类,也必须择吉择方。而且,历书中既有关于性交的宜忌之日,又被认为与人体状况密切相关,由此影响到中医的一些治疗理论与手段。这大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又一体现。
历法一向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天学的最重要部分。它的历史可上溯到很早,第一部留下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为西汉末年的《三统历》。我们可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部历法之一的《大衍历》为例来考察中国传统历法。它于唐开元十五年由僧一行主编而成,结构上对前代历法作了改进和调整,成为此后历代传统历法的楷模,共划分为七部分,兹据《旧唐书》卷三四历志三所载,依次略述如下:
步中朔第一。步发敛第二。此两章篇幅特别短小,前者六节,后者五节。主要推求月相之晦朔弦望等内容及“七十二候”、“六十卦”、“五行用事”等项。为编制历谱及历注所需要。
步日躔第三,共九节。专门讨论太阳视运动,其深入程度及所追求之精度,皆已远远超出编制历谱之需,主要为研究交食预报服务。
步月离第四,共二十一节。因月运动远较日运动复杂,故节数篇幅亦远过于上章。此章专门研究月球运动,其目的与上章同。
步轨漏第五,也有十四节之多。专门研究与授时有关之各类问题。
步交会第六,多达二十四节。专门讨论日食、月食及与此有关之种种问题。这里需要以第三、四节所讨论之知识及方法为基础。
步五星第七,也多达二十四节。研究五大行星运动,篇幅繁多,其深入、细致程度及所用方法,皆已远过于 《三统历》 中的 “五步”。
由对《大衍历》结构内容之观察,可知其主要成份为对日、月、五大行星运动规律之研究,其主要目的则在于提供预推此七大天体任意时刻位置之方法及公式,至于编制历谱,特其余事而已。这一结论对古代中国历法而言,可以普遍成立。
显然,与“历法为农业服务”之看法相反,古代中国历法中对月、行星运动的大量研究与农业完全无关;对太阳运动的研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也极其有限。而所谓的“观象授时”或“敬授人时”,其本义绝不是指“安排农事”,而是指依据历法知识,安排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事务日程。从古籍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那么历法究竟有何用途?从前面对《大衍历》的考察我们知道,古代中国历法研究日、月、五大行星这七个天体的运行规律,最根本的目的可归结为如下两项:
推算交食 (日食、月食)
推算、预报行星运动
而在中国经典星占理论中该两类天象星占意义重大,准确推算预报交食及五星位置是天学家们的重要职责之一。总之,星占需要历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