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曲解普希金名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柴科夫斯基曲解普希金名作

柴科夫斯基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作曲的许多歌剧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而这位作曲家对普希金的作品非常喜爱,尤其是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更是由衷地欣赏,因此他决定把这部小说改编为一部歌剧。

但是柴科夫斯基改编的这部歌剧,却对原作的一些人物性格做了一些改动。在歌剧中,人物形象高度心理化,扬弃了原作中明显的讽刺性,将它写成了一部反映进步的社会思想的“抒情歌剧”。在剧中连斯基高于作为颓丧的、贫乏的“多余人”的奥涅金,已不是一个无谓的、狂热的青年,而是成了一个悲剧性的、抗议的和牺牲了的诗人。

这部歌剧对普希金小说的情节改编还不仅仅涉及连斯基,甚至对奥涅金和达吉娅娜这两个人物,作者也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柴科夫斯基对这两个人物的一个最大的改动就是想认奥涅金和达吉娅娜来个“大团圆”。他在最初的构想中,是想在结局中让奥涅金和达吉娅娜结合起来。然而令柴科夫斯基失望的是,他的这种“好心”的安排,观众并不买帐,遭到了愤怒的反对。据当时的回忆录讲,《奥涅金》大莫斯科初演时,当戏演到达吉娅娜在奥涅金的手臂里,以五分钟的亲吻和拥抱推翻了这个人物自己的名言:“我已委身于另一个人,我要永远对他忠贞”时,大厅里响起的不是热烈的掌声,而是一片嘘声和反对声。

无可奈何,柴科夫斯基只好又恢复了原作的结局。

其实,他的这种遭遇在这之前已屡见不鲜。

19世纪以来,许多名剧、名著被“歌剧化”,改编者“妙笔生花”,往往离开原作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情节和唱段,如在歌剧《哈姆莱特》中,这位丹麦王子不象莎士比亚剧中那么忧郁,而他所唱的歌就象在酒宴上唱的一样。另一个人物莪菲莉娅变成了法国歌剧中的花腔公主,所唱的歌就象华尔兹,与原著中的人物性格大相迳庭。据说在歌剧《麦克白斯》中,临近剧终时,作者竟让麦克白斯夫人掉进了城堡外的壕沟里。

这些改动可以说是改编者“煞费苦心”,但换来的却是使原作大伤元气,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