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服石风害不轻
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服食“五石散”的怪诞现象,特别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众多的士大夫都崇尚服石,这种风气延续将近二、三百年之久。“五石散”又叫“寒食散”,由五种性质峻猛矿物药所组成的一种散剂,包括钟乳石、石硫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按一定比例制成,其中以硫磺的药性最毒烈。服散的风尚起源于汉末,经过曹魏时的尚书何晏服食与提倡,竟形成一种时尚,晋人皇甫谧说:“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晏死以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服食这种散剂到了一定时间之后,身体会发热、发烧、烦躁不安难以忍受,必须“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故而称其为“寒食散”,当“五石散”药怀发作的时刻,服散之人浑身滚烫,坐臣不宁,甚至出现疯疯癫癫好似精神错乱的一般,这种情形名唤“散发”,到“散发”的时刻,宽衣大帽,神志不清,言语混乱到处乱跑,不拘礼节,这种状态名唤“行散”,魏晋时代有的士大夫不服散,但也装出这种样子,以标榜自己是上层社会里的人。当时这个习俗与崇尚“清谈”和耽好声色的社会现象有直接关系,然而服“五石散”的弊病与毒性作用极严重的,所谓“众人喜近利,未睹后患”,有人因贮毒太深“舌缩入喉”。有人“脊肉溃烂”发恶疮而死。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强调说:“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之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随服石风气盛行,引起中毒性疾病也大量发生,有个叫赵公烈的官员,亲戚之间有六人因服食送了命,他自己最后亦由于服食不当而被害,甚至皇甫谧自己也因服散得场大病,痛苦得竟想自杀来结束生命。服五石的奇怪社会现象的成因,是由于这个时期统治阶层生活腐化,思想颓废有关,他们耽声好色和欺世盗名,认为服“五石散”是上流社会当中特有的生活方式,用以抬高自己身份;而且用它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性功能方面的缺损,这种习气经历数百年,死了无数人,趋近利终酿成大害,才被人们注意产起重视。像这样的社会弊病,也应该启发现代社会的人们充分认识它的深刻教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