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此憾何时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钟嵘此憾何时消

南朝梁代钟嵘所著的《诗品》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系统评论了自汉代至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作者,指出其特色和优缺点,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十二人,列于上卷;中品三十九人,列于中卷;下品七十二人,列于下卷。

《诗品》采取这种品评方式,是仿照历史上“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传统作法,品评诗人等级,发辨其高下优劣。用今天的眼光来检验,钟嵘的分等基本上是准确的,但也有一些不太恰切的地方;特别是把陶渊明列于中品,历代受到的讥议最多。清代王士缜曾批评其“黑白混伪”。

钟嵘在进行具体诗人品定时,有着他自己的批评标准,并能以一贯之。他针对当时片面追求华丽辞藻的文风,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要求作品少用典故,“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钟嵘评价诗人,在不少场合即从风力、丹采两方面考察立论。《诗品》对曹植评价最高,认为其诗歌成就犹如人群之有圣人,评论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也就是说曹植诗在风骨、文采两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在此标准上,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能算太低。如他认为陶诗文字省俭,风格清练,几乎没有多余的字句;诗意纯真、古朴,意兴美好舒心等。钟嵘还对当时认为陶诗质朴无文而直露的说法进行了辨解,以为陶诗中有些句子绝不是村野鄙语。但是为什么后人还要指责钟嵘对陶渊明的品第未允呢?

陶诗的价值,在诗人生前和身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南朝文坛注重文辞的声色之美,质实朴素的陶诗在当时人的眼里,的确是“丹采”不足,比不上曹植等人。即便很有见地的批评家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风气。如与钟嵘《诗品》同时,被举为“体大而虑周”的刘勰《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很爱好陶诗,极为推崇陶诗中安贫乐道品格的萧统,所选《文选》仅录陶诗八首,远少于曹植等人。唐宋以后,人们对陶诗的评价才逐渐高了起来,许多人认为陶渊明是六朝最伟大的诗人,苏轼甚至说过李白杜甫也不及陶的话;元、明、清人对陶大多推崇备至乃至称为“宇宙间第一等好诗”。唐宋以后人们之所以对陶诗称誉交加,主要是因为六朝华靡文风遭到唾弃,陶诗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日益为人们所领会。

由此可见,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评论家,应该透过时代风气的蔽障,真正从艺术角度去体味艺术作品的真髓,方能得出公允的结论。钟嵘已经朝这个方向做出了努力。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摆脱时代局限,这仍是个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