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兵车行》壮志凌云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兵车行

杜 甫①

车辚辚②,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③,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④。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⑤。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⑥,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⑦。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杜甫:见《后出塞五首》(其一)。

②辚辚:车轮声。

③走:奔跑。

④干:冲。

⑤点行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⑥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⑦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

⊙【诗本事】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此篇是杜甫自创的新题。本诗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本诗即为此事而作。

⊙【赏评】

此诗绘征兵时之惨状,表达作者反对穷兵黩武的思想及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前六句写出征在即,亲人送别时的悲痛场面。被抓来的百姓已佩弓箭,换戎装。而亲人则跑来送别,拦道痛哭,哭声震天,尘埃蔽日。

第七句开始以对话的形式来陈述这场战争。由作者发问,出征中的一位士兵开始陈述自己的遭遇。他从十五岁到如今头发斑白,军旅生活一直不断。如此情形足见征战时间之长,而朝廷的军事政策便不禁令人置疑。果然,下一句便直接指出了战争的恶劣后果:“边庭流血成海水”,并指出这种战争的根源就在于皇帝的黩武政策。

以下诗句由面到点,叙述战争造成的恶劣后果。征兵繁多,家里种地的只有妇女,以至于华山以东田地荒芜,村庄萧条,衣食无着。唐朝的经济基础已极大破坏,在官府催逼、租税无着的情况下,封建社会里居然出现重女轻男的反常社会心理。这预示着深刻的危机与灾难已孕育。

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写了边疆战场上白骨成堆、冤魂不断的悲惨情景。

整首诗融情于叙,感情深沉悲痛,思想深刻,语言明朗,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评选辑】

①宋·蔡启《蔡夫宽诗话》:因事出己意,立题略不便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②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此诗)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

③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声调自古乐府来,笔法古峭,质而有文。从行人口中说出,是风人遗格。

④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云: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托为征夫问答之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以下出点行之频,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