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羞〕同“馐”。直同“值”。〔箸〕筷子。此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垂钓碧溪”指姜尚年八十仍在磻溪垂钓,终遇周文王而得重用。“乘舟梦日”指伊尹在遇商汤之前,曾做梦乘船经过日边。作者用始困终遇的两个典故,暗示出自己在政治上有所期待,有所作为的心情。〔长风破浪〕比喻宏大的抱负得以舒展实现。这里用南朝宋宗悫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宗悫果然屡建战功,封洮阳侯。
李白所作《行路难》诗共三首,此其第一首。据诗意推断,当写于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之时。
《行路难》本为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原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其调而自制新词,流行一时。《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南朝鲍照曾作《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与愤慨。李白此诗则借古题写自我的现实感受,抒发了其遭受挫折之后的抑郁不平之气与豪情壮志。
首二句写朋友们为李白饯行时的情景,极力形容酒之美与食之精。“金樽”“玉盘”言饮食器具之豪奢,“十千”“万钱”言酒食之珍贵,对此美酒佳肴,“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当会欣然举杯,开怀痛饮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会当一饮三百杯”的诗人不仅没有畅饮,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心事浩茫,忧愤积郁,无意于美酒佳肴的诗人心中原来藏着难言的郁愤与痛苦。“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连用,前后关联,描绘出诗人的四个连续的动作,准确生动地揭示出其内心的痛苦不安与抑郁不平。首二句极言酒食之美,三四句则接诗人难以下咽,更反衬出其心情的沉重。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篇即云:“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显然,李白诗中的三四两句是从鲍诗化出,但其情绪的缭乱,动作的强烈,字句的顿挫精当则远胜鲍诗,化用前人诗句而了无痕迹,青出于蓝,愈见诗人手法之高妙。五六两句进一步揭示诗人郁闷不乐的原因,黄河冰冻,有楫难渡,太行雪封,欲登无路,以自然的险阻象征人生世路的艰难,比喻诗人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寓深意于形象,暗扣诗题。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并非无因,三年前他被诏入京时是何等的狂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怀抱愿为辅弼,大济苍生的宏愿入京,但由于玄宗的昏聩,权贵的诋毁,他终于被以“赐金还山”的名义逐出京师,现实的黑暗怎能不使胸怀大志,不屈权贵的诗人郁愤满腔,大失所望,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呢?
然而,失望并不等于绝望,在茫然之后,失望之时,诗人的心中又升起希望之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尚老而遇明主,伊尹梦兆得贤君,两人皆于困顿之中偶然得志,成就了功名事业,焉知李白不能象姜尚伊尹那样始困终遇,实现自己的抱负呢?这里,李白以姜尚、伊尹传说说明人生际遇变幻莫测,穷达否泰相辅相成,对自己将来仍怀有信心。以姜尚、伊尹自励,使诗人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但环顾眼前的现实,他不能不忧心忡忡:“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世途艰难,险阻重重,人生的出路在何方?诗人不由仰天长叹,感到一种无路可走的悲伤。诗人曾高吟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如今当他经历过现实的打击之后,就切身地体会到人生世途比蜀道更其艰难。然李白毕竟是充满自信,善于幻想的诗人,他并没有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低头颓丧,在他的心中仍然高张着理想的风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和希望,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挂云帆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全诗在豪迈的激情与美好的憧憬中结束,充满着昂扬奋发的精神与乐观主义的情调,读之令人振奋,催人向上。
从七言歌行的制体看,此诗篇幅虽短,却富于变化,全诗以诗人的情感起伏为线脉,情绪跳宕多变,节奏急促顿挫,回环往复,一转三折。面对美酒佳食而投箸不食,拔剑茫然,此一转也;渡河无舟,登山无路之际,忽生垂钓梦日之念,此二转也;正嗟叹世道艰辛,徘徊无路,突现乘风破浪,云帆济海之志,此三转也。一诗之中三次转折,情绪愈转愈浓,境界愈转愈深,节奏也愈转愈急,由失望—→希望—→失望—→希望,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执着自信,理想的失落与追求,交错迭出,急遽变化,令人难以捉摸。全诗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真实地展示出其心理情绪的复杂多变,虽苦闷抑郁而不低沉颓废,格调高昂,表现出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与自信浪漫的情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