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户·宋·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 年年常备胡。

儿童习鞍马, 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 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 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 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 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 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 不敢界河渔。

此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是年冬,诗人充任贺契丹国母生辰使,后改贺登位国信使。这首诗是他途经边界时有感而作。

诗人通篇采用以边界居民为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契丹进犯给边界居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抨击了北宋统治者的屈膝投降政策。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八句,叙述边界居民对侵略者的抵抗和斗争。“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写的是世世代代在边界生活的居民年复一年地处于战备状态。正因为这样的形势需要,这里的“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儿童骑马,妇女弯弓,最能突出边界居民的尚武精神。这一细节,表现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也反映了诗人敏于观察而精于选材的艺术匠心。“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这四句,反映了我边民蔑视入侵者,敢于斗争,英勇无畏的精神状态。这是“澶州之盟”之前的情况。诗的格调是高昂的。

第二部分为后八句。“自从澶州盟”,明确指出宋代屈辱投降的历史事件。“澶州之盟”后,使宋辽关系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南北结欢娱”,语含讥讽,矛头直指对契丹采取妥协投降政策的北宋朝廷。这短短的八句四十字,通过边民之口沉痛地控诉了“澶州之盟”后宋廷的腐败无能,反映了朝廷屈膝投降给边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欧阳修是北宋时代的文坛领袖,诗学李白、韩愈,主张“以文为诗”。这首诗明白如话,我们读来,如对诗中人——边户娓娓而谈,仿佛听到他们如泣如诉的叙述。这首诗我们可以作为叙事诗来读,也可以作为史诗来读。钱钟书先生在说到欧阳修的诗时,指出:“他深受李白和韩愈的影响,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的畅所欲言而不至于削足适履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潇洒的风格。”(《宋诗选注》第27页)我们阅读《边户》这首诗,可以窥见欧阳修诗风之一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