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瞋!
杜甫于公元746年来到长安,希望谋取一官半职,以实现其远大的政治抱负。谁知一等十年,未能如愿。不过这十年困居,却使得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目睹朝政腐败,写下不少暴露黑暗的作品。《丽人行》就是以杨家兄妹的生活作为揭露对象的。天宝年间,唐玄宗的生活日益腐化,杨玉环得宠,其兄杨国忠执掌朝政,姊妹皆封国夫人。杨家生活的豪奢、出游时仪仗之显赫,已达到惊人的地步。这首诗分三个部分来全面揭露这种丑恶现象。
第一部分泛写长安著名风景区曲江游春盛会上出现的一群美丽的女子。从丽人的体态、容貌写到华丽的服装,真可谓是一幅为美人写真的工笔画。它吸取汉赋铺张扬厉的艺术手法,对丽人的衣着作了重要描绘:面料是彩色的罗纺,上有金线绣的孔雀,银线绣的麒麟。头上戴的是翡翠制成的饰品,一直垂到鬓发边(e遏叶:髻上戴的花饰)。背后还系着满缀明珠的腰极即裙带,这样使衣服显得沉重合身,不至被风掀起,所以说“稳称身”。这些丽人真是上下前后,无处不美,中间插入“何所有”、“何所见”等设问句,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一般性的泛指,那么第二部分就转向特指。诗人以“就中”二字作为过渡,文笔转折自然。椒房:古时后妃居住的宫室,这就点明了她们的身分。这部分重点在饮食方面。面对用翡翠和水晶制成的容器盛装的驼峰、素鳞(洁白的鱼)等山珍海味,这些贵妇人居然还无法动筷,白白地让厨师空忙了一阵(犀箸:犀牛角制成的筷子。厌饫:食饱不想再吃。鸾刀:带有小铃的刀),结果还是黄门太监,飞马送来宫中珍馐,才解决了吃的问题,揭露讽刺是何等尖锐深刻。
衣着的华丽、饮食的丰美,如果说还属于奢侈的范畴,那末,杨国忠和虢国夫人兄妹间的暧昧关系更属于为人不齿的丑恶行为。全诗最后一段以杨国忠骑着马大模大样从后面赶上来,“当轩下马”刻画其旁若无人的神态。但最精彩的还在“杨花”两句:曲江两岸多垂杨,杨花象雪一样飘落水中。古人认为浮萍即是杨花的化身,而萍之大者称为“蘋”。这里以“杨花”谐杨姓,以“杨花覆蘋”借喻他们兄妹间的不正当关系,语言含蓄,颇具机趣。又南北朝时,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后来白花惧祸南奔,改名杨华,胡太后因想念他,作《杨白花歌》,有“杨花飘荡落南家”之句,这里也暗用此典故,增强讽刺意味。此外,又以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青鸟为他们传递消息,揶揄之意,令人忍俊不禁。结尾两句既突出杨国忠的气焰冲天,又以婉转的语气劝告人们切莫靠近,免得招怒丞相,这正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首诗用铺叙、渲染的手法,夸张的语言,对杨家兄妹的生活,作了细致的描绘。全诗自始至终并无一字作正面批判,但通过读者的思考,却更能达到批判的目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