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谢本师》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章太炎《谢本师》原文|注释|赏析

余十六七岁始治经术,稍长,事德清俞先生,言稽古之学,未尝问文辞诗赋。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出入八年,相得也。

顷之,以事游台湾。台湾则既隶日本。归,复谒先生。先生遽曰: “闻而游台湾。尔好隐,不事科举,好隐,则为梁鸿、韩康可也。今入异域,背父母陵墓,不孝; 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11),与人书指斥乘舆(12),不忠。不孝不忠,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13)可也。” 盖先生与人交,辞气陵厉(14),未有如此甚者。

先生既治经,又素博览,戎狄豺狼(15)之说,岂其未喻,而以唇舌卫捍之,将以尝仕索虏(16),食其廪禄耶?

昔戴君与全绍衣并污伪命(17),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18)。非有土子民之吏(19),不为谋主,与全、戴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如先生之棣通故训(20),不改全、戴所操(21),以诲承学(22),虽杨雄、孔颖达(23),何以加(24)焉。

(1906年11月,《民报》第9号)

注释 ①治——研究。经术——关于古代经典著作的学问。②事——师事。德清——浙江德清县。俞先生——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著名学者。③稽古之学——探讨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考证的学问。④岂(kai)弟——即“恺悌”,和乐简易。⑤声色——耳目之娱。⑥独行赴渊——有独特操行,勇于赴难。⑦出入八年——在俞家出入八年,即师从八年。⑧以事游台湾——1898年9月维新运动失败后,章太炎受到清廷追捕,流亡台湾。⑨而——你。⑩梁鸿、韩康——二人皆东汉隐士。(11)讼言——宣扬。索虏——指满人。毒敷——流毒。诸夏——指中国。(12)乘舆——指光绪皇帝。(13)小子鸣鼓而攻之——原为孔子斥冉求的话,见《论语·先进》。(14)陵厉——凌厉,严厉尖锐。(15)戎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常比之为豺狼。(16)尝仕索虏——曾给满清人当官。(17)戴君——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学者。全绍衣——全祖望,浙江鄞县人,清代史学家。并污伪命——一同屈辱地接受了清廷的任命。指两人都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纂。(18)伪编修——指清代翰林院编修之职。(19)有土子民之吏——有辖地的直接统治百姓的官吏。(20)棣通故训——深通古书字义的训释。(21)操——操守。(22)承学——后学,晚辈。(23)扬雄——本作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孔颖达——隋末唐初著名经学家。(24)加——超过。

赏析 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自己敬爱的老师因思想见解不合而分道扬镳的,大有人在。这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历史现象。作家秦牧在抗战末期有一篇杂文写到这种情形,题目也叫《“谢本师”》,就是借用章太炎这篇文章的标题。可知章太炎这篇文章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发表后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俞樾是著名的学者,学问深邃渊博,为人老成本色,这是值得敬佩的。他虽然以不问政治、埋头学问标榜,并极力反对学生章太炎从事政治活动,而实际上他脑袋里装的完全是封建主义的正统观念,他自己也受聘为清廷的翰林院编修,以自己的学识为统治者服务。所以他实际上是坚决维护清朝统治的。他认为章太炎反清就是不忠,就不是人。他这样的思想当然与章太炎的反清革命思想水火不容。俞樾对章太炎的革命言行是憎厌痛恨的,所以他才如此疾言厉色地一桩桩历数章的“罪状”,对其加以斥骂和驱赶。俞樾平日待人平和,从来没有用过这样激烈的言词来对待别人。于此也可见他对章太炎的反清言行气愤到了极点,可见他把维护清王朝统治看得何等神圣。

章太炎对俞樾的这种思想当然也是痛心的,憎恨的。他在本文中对俞的谬论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痛斥。他在文中录出俞樾骂他的原话,就分明摆出了他们师生间的分歧,生动、具体、充分地表现出了俞的思想的腐朽反动。他揭露了俞樾仕索虏、食廪禄的实质,提出了“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的质问。但他却敬佩俞的学问和人品,感激俞对自己八年的不倦教诲。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就构成了这篇杂文思想感情上的主要特色。文章最后章太炎对俞樾还有所劝勉,希望自己的老师遵照古代圣贤的遗训,至少达到戴震、全祖望的节操,这样来教导后学,一定能超扬雄、孔颖达而过之。由此可感到他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这篇文章写得文笔简炼,具有古文的作派。文字简古,而情味格调蕴含其中,表现了高度的文笔修养。文中对俞樾骂自己的话,写得声 音口气毕现,活画出一个封建古板老夫子的鲜明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