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婚别》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新婚别》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是一位新娘子的自白。在结婚的第二天,丈夫便因被征而赴前线。她一方面感叹自己的命运不济,另一方面她又鼓励丈夫奔向前线。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兔丝(又名菟丝子)依附在蓬上麻上,它的蔓儿自然不会长得长。《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用以比女子之依附于男子。这里接言闺女嫁给出征的人,还不如当初丢在路旁。用“兔丝”和“蓬麻”起兴作比,表示自己的不幸,语极沉痛,怨意殊深,非只是“近于怨矣” (《说晬语》),与上引古诗的单纯作比,也大不相同,浦起龙《读杜心解》谓此四句“比体起,比体结,语出新人口,情绪纷而语言涩。”接八句于叙事中含情。“结发”,即成婚。按古礼,新婚男子,免役一年,如今暮婚晨别,既见军情之急,更见兵役的残酷。表示委婉反问的语气。接云所去的地方虽说不远(《无家别》亦有“虽从本州役”句),但是“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妾身”旧时女子谦称自己。“姑嫜”,丈夫的母亲和父亲,俗称公、婆。亦作“姑章”。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引梦弼曰: “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今嫁未成婚而别,故云‘未分明’云云。”这几句仍是诉说自己的怨苦,这些话只能对丈夫说,可是他眼看就要走了。

下面再回叙(亦称倒叙)她未嫁时的情况。那时候父母让我深藏闺房,不随便抛头露面。封建道德很重视“男女大防”,提及此事,表明自己是知礼的。接着说,如今嫁了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理所当然。这是封建社会夫权思想的反映,很合乎这个“知礼”的妇女的思想。“归”,古代谓女子出嫁。“鸡狗”句用谚语。《埤雅》引语曰: “嫁鸡与之飞,嫁狗与之走。”以下又是沉痛陈词:但是想到你将奔赴生死难卜的战场,我真是痛断肝肠,十分难受。我发誓想跟着你去,只怕这样反而使你紧张不安,会添许多麻烦。“苍黄”,也作苍皇:匆忙急遽而慌张。蒲起龙《读杜心解》以“此柔肠九回时”评上句,亦“沉痛迫中肠”意。

下面笔锋一转,变倾诉自身的痛苦而为勉励丈夫从军,劝他不要因为刚结婚惦记着家,应该努力当兵为国效劳,而妇人在军中影响斗志,那会对士气有所损伤——这是古代的迷信之说。接下来虽仍不无嗟怨的感情,但主要是对临别的丈夫表示坚贞,可怜我这贫苦人家的女儿,多年来好不容易才做了这么些绫罗的衣裳(罗襦),如今也用不着了,当着你的面就脱下衣裳,洗掉脸上的脂粉吧。这样写既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也表示今后生活不会有什么欢乐了。最后如诗的开头仍用比兴手法:抬头看天空里百鸟飞翔,不论大小都成双成对。可是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我和你只有长久地相思了。“错迕(wu)”,交错,错杂。

这首诗写一对夫妇“暮婚晨告别”的惨剧,通过新婚女子的叙述,表现出她的沉痛深哀。但她善良坚贞而又识大体顾大局,惜别劝勉,真切如见。通过人物的复杂感情,也隐现出诗人忧国而又忧民的心理。仇兆鳌曰: “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杜诗详注》卷七)夏力恕曰: “无穷义理,无限节操,却从新娘口中脱出,只此便是有唐乐府,临阵歌之,可以激励将士。” (《杜诗增注》卷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