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题冷泉亭·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沉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记云: “冷泉亭在飞来峰下,唐刺史河南元藇建,刺史白居易记,刻石亭上。”今建亭于东南名刹杭州灵隐寺前。词曰“题冷泉亭”,然未着重写亭,而主要是写冷泉与飞来峰,篇末深深致感于“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起句“直节堂堂”至“珮环声急”,依次写了古木、幽谷、鸣泉;亭傍夹道古木参天,气象萧森、肃穆;迤逦相接着峻深含秀的“翠谷”,怪石崚嶒,千姿百态,宛似“群仙东下”;涧边传来丁冬泉声,金声玉振,有似环珮之音。在这里。作者赋予古木以直节堂堂、冠缨拱立的人臣特性,而在其前著一“看”字,颇有点寓谐于庄的意味。继而作者对“傍湖千丈开青壁”的飞来峰乃是天外飞来说法提出质疑。传说,晋代西来僧人慧理,来此登山,指为“此是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词人认为此山绝非“天峰飞堕地”,而乃是“玉斧”所“削”,也即是大自然所创造。“是当年”,三句举重若轻,词人对“飞来”成说断然加以否定。

换头“山木润”六句,写出了高松浮翠、苍郁秀然景象,继写翠竹梢头,秋露似“琼珠”般点点下滴,高耸的亭子横跨在澄碧的水上。这一切景色苍秀溢目,幽韵动人,词人不禁为之陶然了。他醉舞鸾凤影,击节起鱼龙,倘佯于这醇美静谧的境界中。然而词人并不是一个留连光景、纵情山水的墨客,而是个从戎南来、作他乡游子的人。他目睹眼前“风物”,也就自然联想到沦入敌手的家乡故里的风物。辛稼轩是济南人,那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又名“舜耕山”,中多北魏及隋石刻佛像),有诸多如“趵突”、“黑虎”、“漱玉”等名泉,还有“观澜亭”等胜地,均可与灵隐山冷泉亭比美。因之此时置身南方斯山、斯泉、斯亭,不由兴起“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的感慨。国土为敌虏侵占,风物易主,“本吾家,今为客”,词意甚显,而前着一“恨”字,更具见作者肺腑。

全词写景状物如在目前,即景言情,化机在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有云: “古人有所寓,发之于,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读这首词,我们应注意这一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