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游龙门记》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薛瑄《游龙门记》原文与赏析

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繘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馀步,至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蹐步以渡。谷北二百举武,小祠匾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 偃者,侧者,立者; 若床,若几,若屏; 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杨景端也。

此是一篇记游龙门雄奇壮丽的文章。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口,故名。龙门是作者家乡的名胜古迹,他怀着深厚之情于宣德元年 (1426) 至此游览,并著文以志之。

本文艺术特色之一,是以游踪为序,移步换景或驻足观赏来展示龙门奇景。文章起始,写其出西郭门至龙门山下,仰望龙门“层峦危峰,横出天汉 (银河)”的雄姿,黄河“山断河出”的奔涌之势。接着顺东南麓沿栈道盘曲而上,至禹庙,进明德宫瞻仰大禹。出宫入院观赏庭中青松奇木。此为移步换景的近观。第三段写出明德宫登西南石峰之绝顶。入临思阁,俯视大河奔涌,北顾巨峡生云走雾,西览连山蜿蜒,东视太行巍巍,南望洪涛漫流,风帆浪舸。作者站在临思阁上,既有俯视,又有四顾,立足点未变,而视点在不断转移。第四段写从石峰东取道,穿石崖,登汲水楼,又从水楼北取道至石谷,登谷南北山涯上的老树干桥,至谷北的后土祠 (土地庙),此移步换景,人行景异。由祠庙往东,见谷龛下悬石形态各异,悬泉铿然作声,卧石纵横罗列,这里驻足观景,随视线转移而变幻景观,多近观,景物历历在目。笔墨铺陈,酣畅淋漓。然后,作者又从槎 (老树干) 桥取道,经明德宫左,登石梯,见一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沿东山而归。作者在此以游踪为线索,展示了龙门全景。

艺术特色之二,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细致生动的笔墨,模山范水,穷形极态地刻画了龙门胜景,并以实景与虚景共设,加浓了龙门景观之胜。如写临思阁远眺,首先以排比铺陈之法,写俯视、北顾、西览、东视、南望山川之景,然后用细笔勾勒。俯视,着力于黄河奔湍之势,“石峰疑若摇振”,从人的感觉来写黄河奔涌触激,冲崖裂岸。北顾,描绘巨大的峡谷,“丹崖翠壁”是写崖壁的鲜艳色彩,“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写云雾缥缈之态,晦明开阖之变,通过云雾变幻,烘托峭壁的高峻奇丽。西览,写山峦蜿蜒而去。东视,写太行山,巍然屹立,高于天际。南望,乃见洪涛滚滚,石洲沙渚,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作者在这里所展现的是一幅雄奇宏大的画面,体现了壮美。这是实景描绘。更有趣的是作者还将似剑的华山,雄伟的潼关,古雍、豫二州亦想象入画,说“仿佛见之”,如此更突出了龙门“天下之奇观”的特色。又如写石峰上的汲水楼,不仅细致地写其位置、构造,还展开想象地说站在石峰汲水楼上,凉风飘洒而下,就好象战国时的列子 (御寇) 御风于天地之间,如此加浓了龙门的俊逸飘宕之美。再如写石龛悬石参差之状,文章道:“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连用了十个比喻,将悬石比喻成人、兽、鸟、鼎、磬……如此穷形极态地描绘,使读者如亲目所见。写龛下石纵横罗列之态,更是以人为中心,加以想象,有的如仰卧、如侧卧、如直立,有的像床、像几案、像屏风,有的可坐、可倚、可靠,众多无生命的石,在作者笔下以比拟法,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富有情意。总之,作者以如椽之笔,描绘了龙门两岸的峭壁耸立,山峡中的大河滚滚,禹庙的青松奇木之挺拔,石峰绝顶的奇宏景观,石龛下的多姿怪石,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龙门雄伟、壮丽的全景。

本文艺术特色之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龙门是作者家乡的名胜古迹,他怀着极其亲切、深厚的乡情来着墨,那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蕴含着情。尤其这龙门乃是传说中的禹门口,大禹曾“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书·禹贡》) 故作者在第一段勾勒完层峦危峰、大河滔滔的壮观之后,脱口赞道:“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在第二段更怀着景仰之情描绘禹庙,先写禹庙的位置,名称,体制规格,然后作者进谒庭下表达景仰之情“悚肃思德者久之”这里直白心境以表情。最后又以描绘庭院中的青松奇木进一步烘托对大禹功德的赞颂——“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这里从根、叶、干三方面渲染松树奇木的生命力的旺盛,又以拟人法勾勒其傲然、刚毅、挺拔之姿,使读者似乎看到大禹傲岸于千古,屹立于天地的崇高形象。总之,峭壁的雄姿,大河奔涌的气势,石峰绝顶的奇观,石龛下多姿多态的怪石,无一不蕴含着作者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