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璨《题景苏堂竹》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叶复一叶,也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墨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②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③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④
【注释】 ①景苏堂:在今江西瑞昌。景:景仰。苏:苏东坡。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调离黄州,路过瑞昌,在亭子山的崖石上题字,墨汁洒落在竹子上。相传此后亭子山周围的竹子,每一叶片上都有墨点。景定年间(1260—1264),有人把亭子山的竹子移植到苏轼当年过夜的地方,并在堂前挂上“景苏堂”的匾额,以表仰慕之情。②长(zhang 掌)公:指苏轼,古人称长兄为长公。苏轼排行老大,故称苏长公。③北麓:景定年间瑞昌主簿王景琰的号。④熙丰:指熙宁、元丰两个年号。熙宁元年(1068)至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在位,正是变法与反变法激烈斗争的时期。
【译文】 一枝竹叶又一枝竹叶,竹叶确实是有正有反。一个墨点又一个墨点,墨点却仍然接续不断。这墨竹亲眼见过苏长公的风度人品,因而也同长公一样刚直不曲。见到这傲岸的竹子就如同见到苏长公一样,王景琰也因此能够免于浅俗。回顾熙宁、元丰年间的党派斗争,有多少人能不愧对这傲岸挺拔的翠竹?
【集评】 元·吴师道:“语虽直致而意佳。”(《吴礼部诗话》)
【总案】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物以寄意,表达诗人对苏轼的崇敬。开头四句一语双关,竹叶“翻覆”,暗喻北宋年间的世事变迁;书墨“接续”,暗指苏东坡刚直不阿的品格长留人间。中间四句写竹枝因见过苏轼,深受感染,故能一节不曲。今人因竹枝而想苏轼,也同样能感受其高风亮节,因而脱俗。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口吻嘲讽熙宁、元丰年间党派斗争中的投机者,从反面衬托了苏东坡正直的秉性,坦荡的胸怀以及不屈不阿的品格。此诗不像一般的咏物诗那样隐晦曲折,而是借物起兴,率直而言,爱憎分明,溢于言表。尽管如此,诗人的表情达意仍富有变化。前四句以比兴暗写东坡,中间四句用想象明写东坡,最后则是以反诘语气来衬托东坡,因此能做到“语虽直致而意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