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
作者: 周文贞 【本书体例】
【原文】:
有饛簋飧(1),有捄棘匕(2)。周道如砥(3),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4),潸焉出涕(5)。·
小东大东(6),杼柚其空(7)。纠纠葛屦,可以履霜(8)。佻佻公子(9),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10),无浸获薪(11)。契契寤叹(12),哀我惮人(13)。薪是获薪(14),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15)。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16),熊罴是裘。私人之子(17),百僚是试(18)。
或以其酒(19),不以其浆(20)。鞙鞙佩璲(21),不以其长(22)。维天有汉(23)监亦有光(24)。跂彼织女(25),终日七襄(26)。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27)。睆彼牵牛(28),不以服箱(29)。东有启明,西有长庚(30)。有捄天毕(31),载施之行(32)。
维南有箕(33),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34),不可以挹酒浆(35)。维南有箕,载翕其舌(36)。维北有斗,西柄之揭(37)。
【鉴赏】:
《诗序》说:“《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说是谭国大夫所作,本无可稽考。作者谭国人,倒是可能的。谭国在今山东历城县东南,属于东方诸侯国,或即诗中所写的“大东”。面对劳民伤财、营私舞弊、卖官鬻爵、尸位素餐、贪得无厌等社会问题,作者久已郁积于心,终于喷薄而出,吟了这首长歌。描绘了周室对东方诸侯国的严重榨取,民贪国困、匹夫抗争的社会画卷,反映了西周王室与远近东方诸侯之间的矛盾。
民以食为天,这首诗就是抓住当时经济生活的几个主要方面,有层次、有重点地一一展示出来。
诗的第一章写“食”,即写耕种的果实被榨取。诗人从锅碗瓢盏的关系,从如砥如矢的大道,联想生发开去,慷慨激昂地抒发其参政抗怀之情怀。《诗广传》云:“‘有饛簋飧,有捄棘匕’,知势之谓也。下之既有余,而以奉上,情之所安,义之所正,顺矣。”否则,“则不饛之簋而急试之匕,求之而不得,得之而之盈,势愈迫,情愈躁,将一举以空其簋,而簋空矣,簋空而国困未盈。”那么,势必是“竭泽焚林以动天下之疾憾,死之于野而瓦解于廷。”朱熹说:“今乃顾之而出涕者,则以东方之赋役,莫不由是而西输于周也。”短短八句诗,把西人的贪婪,周道的罪恶,东人的忧愤,全都和盘托了出来。
诗的第二章进而写“衣”,即写东人之纺织之物被攫取。“小东大东,杼柚其空”二句,使我们想起了杜甫的《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这里,“东人”的悲哀,实则周代东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悲哀。“杼柚其空”,碗里、簋里、织布机上都空了,剩下来的只是一片凄凉。那葛草编织的草鞋,怎能践霜踏雪?花花公子们在周道上“既来既往”,继续运走东人的汗水,怎不使我内心产生无限的悲哀!
第三章再进而写“劳役”。诗人以获薪为喻,说明已经晒干了的柴禾,不能让它渍水腐烂;已经疲弊的老百姓,不能再让其贫困不堪。割柴煮饭,本是日常生活琐事,看似平平,实则饱和着诗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思自得的事理人情。宋严粲《诗辑》云:“获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则湿腐而不可爨矣。喻民当抚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则穷悴而不能胜矣。”
第四、五两章直接点明“穷悴而不能胜”的原因。唐武后朝萧至忠《谏卖官鬻爵宰相子弟居要职疏》曾节行此诗云:“臣窃见宰相及近侍子弟多居美爵,此并势要亲戚,罕见才艺,递相嘱託,虚践宫荣。诗云:‘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此言王政不平,众官废职,私家之子,列试于荣班,苟非其人,徒长其饰佩。”四、五两章就是针对这样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所作的大胆的揭露。
诗人面对着如此严酷的政治现实,无法自解,所以,五、六、七三章,将目光逐渐由人间转向天上,以怨天的巧妙方式渲泄满腔悲愤:嘲笑织女,迁怒牵无用。这里,诗人讽刺挖苦,嘻笑怒骂,写成一段绝妙之文字,将星空的幻想境界与人间的社会现实有机连成一体,深化了诗的主题。吴闿生在评论此诗时说“文情俶诡奇幻,不可方物,在《风》、《雅》中为别调。开词赋之先声。后半措词运笔,极似《离骚》,实三代上之奇文也。”的确,《大东》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