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明寺》诗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明寺》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始建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寺以年号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为扬州市著名古刹。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过生日,下诏全国三十州建立30座供奉舍利的佛塔,建在扬州大明寺的塔叫栖灵塔,塔高9级,耸入云表,寺因塔名,故又称栖灵寺。现寺门前建有4柱3檐的牌坊1座,仰为华盖,四周古木峙立,中门篆书题额为“栖灵遗址”4个大字,背后横额为“丰乐名区”。因寺位于观音山隋宫之西,故又称为西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塔毁于火,寺复号大明。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扬州,亲笔改题为“法净寺”。1980年4月,为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扬州探亲,又易名为大明寺。历史上,这里曾是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的地方,现寺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寺门东墙刻有秦观题句“淮东第一观”5个大字,系清代书法家蒋衡所书,西墙上刻有“天下第五泉”5个大字。山门内为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和弥勒、韦驮像。出殿为甬道,古松参天,荫翳天日。东院门额是“文章奥区”,西院门额为“仙人旧馆”。再后即“大雄宝殿”,内供3尊大佛,两侧是18罗汉。北边盘坐的是禅宗6大祖师塑像。最后是观音海,塑有53参故事及106尊佛事人物像。大明寺内主要风景名胜点有:平山堂、鉴真纪念堂和西花园。

〔古诗文赏析〕 登扬州栖灵寺塔 唐·刘长卿



北塔临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近。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栖灵寺塔是扬州历史上著名的古塔,始建于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塔高9级,矗入云霄,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盛唐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高适、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浏览、登临过此塔,并分别留下了赞美寺塔的名篇。在众多的名家中,也包括该篇的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性刚直多忤,官终随州刺史。他最擅长五言诗,诗调雅畅,被誉为“五言长城”,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诗人皇甫湜赞誉他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

该篇前6句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来描绘塔的高峻。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北塔”,即栖灵寺塔,因其在城的北部,故称。“空虚”,指天空。“雄观”,指壮丽的景象。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亭亭”指远远望去,塔身非常秀丽。“楚云”,扬州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称楚云。“千里”,泛指遥远,“看不隔”指看不断。一、二句指从近处看塔,气势雄壮,三、四句指从远处看塔,灵秀可人,侧重勾勒塔的高峻。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黄金台”,据《十洲记》记载:“钟山有金台玉阙。”这里的钟山是指南京紫金山。全句的意思是:高峻的栖灵台,与钟山的黄金台遥遥相对,彼此的光彩相互映照。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沿着栖灵塔的楼梯盘旋而上,立即可以接触到天上的元气,再往上行,即可看到一轮月魄高挂在塔的半边。夜魄,即月魂,指月体轮廓无光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稍登”,渐渐地登,“诸劫”,劫指灾难,泛指烦恼,“排霄”:冲天,“翮”,羽毛中间的硬管,引申为翅膀,这两句的意思是:“渐渐地登上了塔顶,顿时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仿佛横添了两翼,要向长空飞去。”七、八两句写初登栖灵塔的感受和所见,九、十两句写登上塔顶的体会,采取了层层深入的铺写手法。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向是”指昔是,沧洲,犹言水滨,多指隐者所居之处,“青云”指登上塔顶,如履青云。这二句采取对比手法,指出未登塔顶之时,还是“凡夫俗子”。一旦登上塔顶,顿时成为“天上神仙” 了。

“ 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千拱”,拱原意是指斗拱,千拱形容其多,这里引申为扬州城的建筑群,“霁”指雨后天晴。全句的意思是,虽然城中正在飞雨,可是塔上却是万里晴空,尽管万家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分,可是塔顶却依然是晴日高照,两句极写塔的诡奇和高峻。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近”,“高”、“低”和“远”、“近”,原为反义词,但从塔顶上看去,这些相反的现象又能通过塔而将其统一起来了。“鸟本是飞得很高的,但从塔顶下望,鸟又飞得低了;天涯原本很远的,但是从塔上望去,却又显得很近了。”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空翠”指天空碧绿的颜色,“海峤”,海上多山处。此二句继续描写登塔顶远眺的景观:“江水东去,仿佛流入了碧云之中,远处的海岛,莽莽苍苍,隐隐露出一线青色。”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行役”,原意指奔走办事,后通指行旅之事。诗的结句主要描写了诗人从塔顶走下来后的体会:“天晚了,登塔的人不约而同下来了,谁还能够再继续行旅呢?”

全篇完全围绕栖灵塔的奇诡、高峻来写,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诗人想象力极为丰富,运用了多种夸张、对比的手法,使得栖灵塔的形象生动、丰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向为沧洲人,已为青云客”,“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堪称脍灸人口的名句。通观全篇,该诗不失为描写栖灵塔诸诗中的名篇。

(袁晓国)



〔民间故事〕 在扬州大明寺里的西园,有一块大石碑。碑上刻了两个字:“鹤冢”,石碑的下面,埋着一对仙鹤。相传在光绪年间,有个两淮盐运使叫徐星槎,他是大明寺主持星悟和尚的朋友。这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对仙鹤,他就把鹤送到大明寺放生,骨子里也是送给星悟和尚玩玩。星悟得到仙鹤十分高兴,就把它放养起来。

这对仙鹤相亲相爱,时时刻刻都在一起,鸣叫声你起我落,跟唱歌差不多。有时候一只鹤唱,另一只还扇扇翅膀,伸伸长脚爪,跳起舞来。每次和尚来喂食的时候,雄鹤都是让雌鹤先吃,雌鹤吃饱了,雄鹤才上去吃剩下的食。过了几年,雄鹤害了脚病,不能走动,雌鹤就天天衔食给它吃,还用嘴巴给它梳梳毛。过了一个时期,雄鹤的脚病越来越重,就死掉了。这个雌鹤就围着死鹤的尸首转圈子,一边转,一边还不停地悲叫,那个声音就好象啼哭一个样子。和尚喂它食,哪怕再好吃的,它也高低不吃,始终在这块转,在这块悲叫。过了两三天以后,雌鹤也死了。星悟和尚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感动,说:“真是义鹤呵!”就把鹤按照世俗夫妻并葬的样子埋了起来。还特地为它们打了个棺材。埋好以后,又叫大明寺所有的和尚一起出来念经,超度仙鹤的亡灵。另外,又特地刻了个碑,立在坟上面,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鹤冢”碑石。

直到现在,这对仙鹤的故事还在扬州民间流传。

不少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都要到大明寺的鹤冢前去互相表达一下心愿哩!

(叶尚鼎 徐茂荣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