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汤显祖·黄金台》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汤显祖·黄金台》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汤显祖的《黄金台》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有感于战国著名军事家乐毅的人生坎坷经历,深感同情,借写诗来抒发自己满腔报国热情,以及诗人心中的忧愤和不平。

原文

昭王灵气久疏芜,今日登台吊望诸

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

注释

①黄金台:又称昭王台、燕台、金台。故城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传燕昭王筑台于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故名。 ②望诸:即乐毅,燕昭王与齐有怨,乐毅为昭王谋画,策动赵、楚、韩、魏等国与燕国联盟,于是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总领五国兵马伐齐,攻下齐都临淄等七十余城。昭王卒,惠王即位,齐行反间计,惠王便召回乐毅,使骑劫代将。毅惧,出奔赵,赵封毅于观津,号望诸君。 ③报燕书:指乐毅给燕惠王的信。

赏读

诗的前两句“昭王灵气久疏芜,今日登台吊望诸”,写诗人感慨当时没有像燕昭王这样的明君,今日再次登台倍感忧虑。燕昭王是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诗人这时独自在燕昭王召集过天下英雄的金台上漫步,看到现在变成了荒台,像燕昭王这样的君王哪里去找。我虽有良策在胸,但却无处施展。作者由己及史,触景生情,想起当年乐毅主持的伐齐大业,终因惠王的猜疑而功败垂成。怎么能不感慨万千!这两句诗,前句写古,后句写今,使人感觉到历史的悲剧在不断地重演,无论是战国的乐毅,还是今天的诗人,想为天下人民干一番大事业,使人民免受疾苦的心愿却没有人理解。这种现实怎么不叫人痛心,作者只有到黄金台上祭吊各位明君良将,以此抒怀。

诗的后两句“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报燕书”指乐毅给燕惠王的信,乐毅亡赵后,齐将田单大破燕军,燕惠王深悔乐毅出走,请他回国,乐毅因此写回信给惠王,说明出走的原因和不能回去的苦衷。“蒯生流涕”的典故出自《史记·乐毅列传》,为什么蒯通读了报燕王书后要流泪痛哭呢?诗人由自己的经历深有感触。书中记载的大致意思是说乐毅用伍子胥为例,剖析了群臣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说出自己出走的理由,显而易见,诗人是在借古人的杯中酒,来解自己胸中的苦闷,诗人想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君王,可是屡受阻挠,作者虽然为官正直、清廉,无奈奸佞当道,没有机会实现报效国家的志向。诗人在《答郭明龙》的信中曾经说:“上有疾雷,下有崩湍,即不能去,留能几余?”不难看出诗人的归隐与乐毅出走似乎有相近之处,空怀一腔报国之心,却不如隐居山林,这种离开仕途过归隐生活,世俗之人不可能理解他,即使是朋友,在当时能理解他的又有几个人呢?这正是全诗所要表达的悲哀所在。

这首咏史诗借古寓今,不蔓不枝,诗人句句似乎在写史,却笔笔又在抒发情怀。特别是最后用反问句结尾,语气十分强烈,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愤懑和不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