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鉴赏·《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

花儿已褪去残红,

青杏儿还显得很小。

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将人家环绕。

枝上的柳絮被风吹掉,

一日比一日地稀少,

在天涯,在海角,

哪儿没有充满生命力的

芳草!



墙里的秋千

高高,

墙外的道路

悄悄。

墙外有一少年

走过,

墙里传出少女

的欢笑。

笑声渐渐地

听不到,

墙里渐渐变得

静悄悄,

多情的少年呵!

却为无情的笑

平添烦恼。



【评】

这是一首伤春的词。上片写幕春景色:残红落尽,青杏初生,燕子飞舞,河水碧绿,春将归去。苏轼不愧文坛圣手;轻轻几笔,信手拈来,一幅清丽哀婉的图景便呈现于目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缠绵悱恻。“柳绵”即柳絮,一年一度,柳絮纷飞,岁岁年年,人却不同,“吹又少”三字,包含多少人生感慨!青青的芳草已遍迹天涯,预示着短暂而美好的春将要过去。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关于此二句, 《林下词谈》有这样的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秋霜初降),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朝云为苏轼爱妾。苏轼一生坎坷,刚正不阿,一肚皮不合时宜,不论是新党执政还是旧党当朝,他都不见容于统治者,屡遭贬谪,最后以60多岁的衰迈之身流放岭南,只有朝云随行。朝云唱此二句,深感其中之味,抑抑惆怅,情不自胜,不能竟之。不久,她便抱疾而亡,病重之时,仍诵此二句而不释□。苏轼遂终身不复听此词。

此词上片写景,是伤春人眼中之景,虽无一字言情,而其缠绵哀婉处自现。下片转而写人,写情。正被春愁困扰的行人,又为高墙之内的笑声所吸引,可惜只闻其声,不见佳人,但这也足以使那行人生出爱慕之情了。大概他已在心里勾勒出理想中的佳人形象了吧!真正不负“多情”二字。可墙内佳人却全无知晓,舞罢秋千,翩然而去,“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位多情人只有独自伤心了。苏轼在此片,有意反复运用几个词语,使小词既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又有轻快的节奏,虽是写惆怅的心境,却无沉闷抑郁之感。尤其最后一句,道出多少人都曾有的微妙体验,极有理趣,因而广为流传。

苏轼虽身处逆境,有时不免见景伤情,但以他旷达的胸襟,并不会流于沉沦颓丧。王士祯说:“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花草蒙拾》)。此话虽是,但从整首词的格调来看,在哀婉之中,还透着超然和幽默,并不沉重。朝云“泪满衣襟”是加上了她自己的人生体验,而后人常常将“天涯何处无芳草”作洒脱语,亦是为我所用。一首好词、一句好给人的联想和启迪,恐怕就是诗人自己也始难料及的。

苏轼以其旷世之才,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但豪放并不是他唯一的风格,他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爽之气,也不乏“似花还似非花”、“枝上柳绵”那样的婉约之情愫,但绝无婉约派中许多人的香软秾艳之气。从这首小词,我们就可看出他清新妩媚的别一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