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蒋士铨·杭州》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蒋士铨·杭州》原文赏析

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外带城偏。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

杭州东南,北临西湖、南接江滨处,有一座形若飞凤的山丘,这就是南宋皇帝大内禁苑所在的凤凰山。皇城北端的城门,即凤山门。凤山门东侧,有一座水城门,雄踞于中河之上,即凤山水门,史载为元至正十九年(1359) 张士诚据浙西五郡、改筑杭城时所设的五座水城门之一。当时,大江之水,“自龙山闸入凤山水门”,由南而北,纵贯杭城而过,直出武林水门,与大运河相通。乾隆十二年(1747)冬,诗人过凤山门,作七绝二首抒怀。这一首抒写了他亲见关卡扰民的感慨。

前两句“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外带城偏”,描摹景色,交待地点、环境、氛围。昔日南宋皇城的外城附近,虎踞水上的古城门凤山水门外,如今多么偏僻冷落! 一种幽深的怀古之情寄于言外。一座座石桥横跨水上,一道道桥影倒映水中。这是江南特有的佳丽景致。然而,在诗人眼中,这江南景观却呈现另一种情感色彩: 石桥凌空架设,就像是巨大的载负沉重地压迫水面。一个“压”字,正是诗人此时压抑心情的深刻流露和真切写照。

后两句“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点明时间,叙述事件。书剑为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唐代陈子昂《送别出塞》诗有句云: “平生闻高义,书剑万夫雄。”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也有句云: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残冬严寒时节,诗人肩负书籍和长剑,一路风尘,来到杭州凤山门外。谁料即便是他这样一无所有的书生,竟也逃脱不了官府的重税盘剥,关卡上的官兵毫不客气地搜查他身上的棉衣,向他勒索名目繁杂的税钱。索钱时的凶神恶煞,搜身时的奇耻大辱,虽只字未提,却能透过纸背得到深切感受。一个“犹”字,深刻揭示清朝廷税收的苛刻、繁重,凝聚了诗人深沉的愤慨。

杭州素有“天堂”之称,城中西湖更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二首》)之赞。诗人途经杭城,何以却无心描摹它的旖旎风光?这是因为凤山门外设卡搜身索税的那一幕,对他刺激太深,让他难以忘怀。他按捺不住满腔愤懑,命笔纪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揭露清朝廷的残酷压榨,反映人民的深重苦难。诗人在平实的描叙中注入深邃的情愫,寄托深切的义愤,却含而不露,蕴而未发,实在是他“忠孝节烈之心,温柔敦厚之旨”的艺术体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