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张问陶·望太白山》原文赏析
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雪留秦汉白,山界雍梁青。鸟道欺三峡,神功怀五丁。峨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
这首诗系诗人秦中纪游之作。
乾隆五十四年(1789),作者自北京西归,途经陕西郿县。猛抬首: 一峰兀起,横绝眼前,险峻秀色,扑面而来。这便是秦中著名秀峰——太白山。
太白山,位于陕西郿县东南约四十里,为秦岭山脉与汉江渭水间主峰之一。当地传有民谣: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极言其高。历史上不少诗人曾为之倾注笔墨,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留下《登太白峰》、《古风其五》等名篇。那么,此刻作者眼中的太白山又是如何呢?
“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天下奇峰,五岳为最。而五岳之中西岳华山尤以峻峭高险著称。首联第一句,诗人欲极言太白山之高之险,却不从正面描述入手,拖来西北名山华山与之比较,一个“抗”字不尽言外之意,写出两峰不但堪与匹敌,且太白山还要胜过一筹。首句即写太白之高,次句则更极言太白之尊。太白山以山秀峰高,又有“太乙”神名之封。第二句中的 “尊严”即言此。“朝” 即朝拜。“百灵”指百神。太白山以神名相召,引来各路神仙纷纷前往朝拜,其至尊至严当可想而知。
“雪留秦汉白,山界雍梁青。”三、四两句另辟意境,仿佛徐徐展开一卷意味隽永的画轴。悠悠千年雪,雪峰霜白应是秦时汉岁留得,终古犹在;绵绵万里山,山色葱青横亘雍州梁州界域,四季如春。“雍梁”,属古九州之列。雍州,约在今陕西北部、中部与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梁州,约在今四川与陕西汉中一带。雪而言其为“秦汉”时所留下,可见诗人想象十分丰富; 山之雄阔界跨雍梁两州,当知太白山确实名不虚传。颔联寥寥十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如画山色,而且还强烈地感受到太白山的山寿久远与地域的无限广袤。
“鸟道欺三峡,神功怀五丁。” 笔至五、六句,诗人又锋毫一折,先踅入太白山错综盘桓、险隘莫测的山间狭路之中。“鸟道”指飞鸟才得以过的小道,形容山路之险狭。“欺”是胜过,压倒之意。“三峡” 即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自古以险道闻名。作者在太白山的险隘鸟道与素有 “鬼门关”之称的三峡之间,以一个“欺”字,写足了前者对后者在险夷上的压倒之势。行笔至此,诗人意犹未尽,信手又嵌入一个离奇的神话: 这山川形势如此险胜,让人不由想起“五丁”的神功! “五丁” 系传说中的五个力士,因受蜀王之遣,入秦迎回五位女子。过梓潼,遇有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相拽蛇尾,忽然山崩分成五岭,遂开出了蜀道(见《华阳国志·蜀道》)。诗人信手拈来太白山形成史上的这一传说,不啻为整首诗敷上了一笔极富传奇意味的瑰丽色彩,并推动读者也随之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神话世界。
“峨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峨眉,即峨眉山。诗人由京回川,取道秦中,过太白山何以在归梦中突又浮现出峨眉山?秦蜀之间自古峰峦拥塞,群山相接,由秦入蜀,作为关中第一峰的太白山正首当其冲,见太白而倍思乡本在情理中;峨眉系蜀中名山,而李白《蜀道难》一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更使作者将眼前景与故乡情连结起来了。尾联中“横绝”是横越的意思。“曾经”指曾经经历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诗人在归途的睡梦中又重现了当年横越峨眉山的情景,这也就不奇怪了。
从本诗题目中著一“望”字,可推知诗人尚未登临太白之上。然而于一驻足一长望中,那如潮诗思便和着满目青山纷沓涌来,使诗人欲罢不能。本诗前六句构思不俗,其中以太白而抗西岳,乃一奇;以鸟道而欺三峡,又是一奇;连带出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使人又见出奇外之奇。最后梦绝峨眉,似离题甚远,但作者所思,又都尽在欲言之中。张问陶向以善写秦中风光著称,于此诗中,我们亦可稍窥豹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