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基·神祠曲》原文赏析
路旁古庙壁半斜,雨滴香案堆泥沙。槎牙古树当道卧,树上纸钱犹未化。春秋祭祀知几时,乌鸦得食号相随。人人欢喜得好姣,低昂跪拜山花飞。宁知祸发在旦夕,空村无烟惟瓦砾。庙旁乌鸦亦不来,独留土偶眠苍苔。
在任何社会里,公益设施的完好状况,总是反映着该社会的兴衰否泰。而对封建社会来说,所谓公益设施,不能不首推用于祭祀祈祷用的庙宇、神祠之类了。刘基此诗,正是通过一坐神祠的颓败不堪,间接地反映了元代末年凋敝的社会境况。
前四句为第一层。这一层里,诗人以完全客观的笔法,描写了神祠的破落。第一句便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受——坐落在路边的庙宇,本来应香火兴旺,但诗中这座古庙却颓垣断壁,一幅破败不堪的惨状。“斜”,指墙壁倒塌残留的样子。在第一句的概写之后,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描写: 大殿上香案无温,冷雨刷蚀,泥沙堆掩; 神道间古树倾颓,枝杈杂乱,生机全无。未完全焚化的纸钱挂在枝头,更添萧条。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这一层是对神祠往昔盛况的追忆。“知几时”是“不知已有几时”的意思,言其时间之久远。很多神祠都要在春秋两季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由于香火旺盛,供品丰富,所以招来很多乌鸦前来觅食。“号相随”言其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焚香致祭的人们为得到吉祥的卜兆而欢天喜地。“姣”指杯姣,是古代占卜用具之一,本以蚌壳充当,又可姣竹木等仿其形而代用,占卜时把两片杯姣向空抛掷,依其落地后的俯仰来判断吉凶。而不论是欲求好姣,还是企得好姣,向神主顶礼膜拜是不能少的。人们的欢喜,似乎感染得山花都跟着高兴起来。四句写出一派繁荣热烈的祭祀场面。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以十分悲痛、十分惋叹的口气说: 谁知道不测之祸会突然发生呢?“宁知”是岂知、岂料义。这场大祸使村落遭受了毁灭性的彻底破坏,人烟断绝、废墟一片。村居如此,神祠同样在劫难逃。村落毁灭了,没有人再来祭祀; 神祠毁灭了,失去了往日的庄严与热烈。近在庙旁的乌鸦由于庙中无食可觅,已不再飞来,大殿已经坍塌,地上长满了青苔,曾经危坐于神位之上的泥胎倾倒在苍苔上,孤独地长眠。这里一片死寂,惟一有生命的是在庙旁冷眼相对的乌鸦。这里没有直接写到人,但人的遭遇已可想知。
这首诗前后三层之间衔接紧密,章法有致,如: 由第一层中的纸钱,自然引出第二层对往昔祭祀场面的追写; 而第二层所写场面的欢快、热烈,则反衬出第三层所写变故的突然与破坏之烈。第一层和第三层都写神祠的破败,但又有所不同: 第一层是纯客观描写,第三层则借助“宁知”句的心理活动和对土偶的拟人处理,使描写带上了主观色彩,增强了形象性和感染力。至于第一、二两层在描写内容上的互相补充,更是十分明显的。
诗中的神祠,实际是元代社会的缩影,神祠的兴废实是元代社会盛衰的折射。在刘基生活的那个时代,元统治者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激烈。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官兵、盗贼的劫掠,使社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农村尤甚。诗人通过对神祠的描写,非常集中、非常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元代末年的社会境况,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