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歌·读曲歌(选七首)·其一》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魏晋南北朝民歌·读曲歌(选七首)·其一》原文与赏析

花钗芙蓉髻,双鬓如浮云。春风不知著,好来动罗裙。

《花钗芙蓉髻》为郭茂倩所辑 《乐府诗集·读曲歌》中的首篇,是宫女怀春之作。宫娥彩女、妃嫔媵嫱历来是皇帝的玩物。宫墙幽闭,高不可逾,多少粉黛旷死闱中。有的宫彩嫔妃一生不曾见过皇帝一面,失掉享受人生快乐的自由,只能悲叹 “颜色如花命如叶” (白居易 《陵园妾》) 的苦运。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多情,哪个妙龄少女不怀春。”尤其妙龄宫女,她们春情荡漾之时,那正是爱的启明,是美的凝结,也是生命在骚动。“花钗芙蓉髻,双鬓如浮云”一句,生现出宫闱萧娘姿容的美。芙蓉与浮云皆为自然物之美者。芙蓉即荷莲,叶娴花娇,秉洁凌波,被人视作艳丽高雅之物。屈原《离骚》曾用 “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显示他的脱俗清高。而本歌中的“芙蓉髻”,同古诗中所见“风髻”、“云髻”和“倭堕髻”一样,皆为女人的发髻样式。嫔女梳妆荷瓣式的髻型,高耸双环,也称“鬟髻”,是古代贵族妇女的发式。后句中“浮云”,亦指女子粉腮两旁垂下的鬓发,若淡淡 “浮云”。你瞧,镂花头钗插在芙蓉发髻上,两鬓随风如轻云飘乎荡也,分明是仙子踏霭,神女临峰,一片氤氲馥馨。歌中不取通常俚辞写法,直示 “柳眉杏眼”或 “桃脸绛唇”,而是凭借 “男人爱须,女人爱发”的心理,选取少女最具特色的部位点染,以局部的美代指整体的美,用自然物的美喻替女子姿容之美。于是俏丽宫女便绰约而至。

俏丽宫女,若不与春情匹连,似乎贬抑了她的价值。下句“春风不知著,好来动罗裙”,便由美人而转生情,成为全歌力度的支撑点。“春风”即指春情,并非自然之物。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有 “春风动春心”及 “春风复多情”句。它是宫女怀春而宣泄情愫的媒介,歌者已植入特定的内涵。“著”同 “宣”,《尔雅·释宫》解释为宫殿 “门、屏之间谓之宣”。此处点出歌中主体不是民女而为宫人,且以拟人笔法透示幽禁之苦,使她冀盼得到自由与爱情,然而却只能把“春风”认作情郎,它“不知”宫门深似海的现实,逾越皇禁,吹犯苑闱,来拨动美人的衣裙,可怜的宫女,也仅以此聊释内心的苦闷,难道这不是对封建帝王摧残人性的诉控吗?

《花钗芙蓉髻》句表绮丽,而内藏抑郁,表现女性青春躁动的忧怨与祈求。不能不说它是一篇 “含泪的微笑” 的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