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1]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5],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6],更与何人说?

【注释】

[1]长亭:古时设在交通大道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也是送别的地方。

[2]都门:京城,指汴京。帐饮:在郊外张设帐幕宴饮饯别。无绪:没有心情。兰舟:相传鲁班刻兰木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3]凝噎(yē):因悲伤过度喉咙气塞声阻,说不出话来。

[4]去去:去而又去,指一程又一程地远离。暮霭(ǎi):傍晚的薄雾。沉沉:深厚貌。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属楚国,故称南天为楚天。

[5]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6]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作者】

柳永(987~1053年),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少年时混迹于花街柳巷、脂粉之地,过着一种“倚红偎翠”的生活。柳永曾经写过一首《鹤冲天》,词中写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后来柳永参加进士考试,原本已经高中,但宋仁宗不喜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不但取消了他的名次,还在他的考卷上批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受此打击的柳永没有丝毫颓废之态,反而竖起“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大旗,将填词事业进行到底。柳永的词题材新颖,手法多样,在当时流传甚广,曾有从西夏回来的北宋官员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自成一派,人称“柳氏家法”、“七郎风味”,对后世影响极大,苏东坡、黄庭坚、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曾受到过柳永的启发和影响。有《乐章集》。

【赏析】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与心上人离别之作,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作。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上片写送别的情形,着重摹写分别时的凄楚情状。“寒蝉凄切”,劈头便是一阵阵寒蝉的哀鸣,给全诗配上凄切的声音背景,定下了一个愁苦的基调。“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离别的长亭,诗人与他的情人一直相对到黄昏,离别的愁绪在秋日黄昏凄切的蝉鸣里,在那不知何时已停下来的骤雨里慢慢地酝酿。“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承上句,由景转入描写离别的场面。离别的酒从来都是最苦的,哪里还会有饮酒的情绪呢?“无绪”更能衬托“留恋”之深。离别的客船终究要开了,催着客人快快上船,于是两人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心头似乎还有着千言万语,但是执手相看时,彼此都是泪眼婆娑,竟哽咽得无法诉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感情深挚,“去去”二字相叠,极言行程之远,加上此后“千里烟波”阻隔,怎不让人的肝肠寸断。偏偏那低沉沉的暮霭,模糊了天与水的界限,让南行的天空更加空旷无际,更增加了离别在空间上的深度和广度。

下片写别后的种种思绪,表达了惆怅而又真挚的感情。首句点明自古离别最苦,而在接近清秋节的离别则使人倍添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一句以设问的形式,想象明天酒醒的时候,客船会到了哪里。那时还会不会有残月当空,晓风轻拂,岸柳婆娑,还会不会有你呢喃的耳语,关注的目光,还会不会有这般甜蜜与美好?万般风情如同吹不开的晨雾,在诗人的脑海中浮现。但是“此去经年”啊,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纵然有想象中的这般良辰美景,如果没有你,那也是形同虚设吧!我心头便是有万般的风情,又该向谁去诉说呢?最后一句,写出作者离别之后有情而无处言说的痛苦。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