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这首诗是《文选》题作《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儿首诗不是李陵(少卿)所作,前人早有定论。现代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者多认为它们是东汉后期的作品,唯作者已无可考。这里用的题目,是本书编者加的。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境。全首共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写临别时的心情;中四句用比兴手法,以浮云聚散形容人事;末四句写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全诗都从送行者的角度来写,感情缠绵悱恻,而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从回忆相聚时的好景入笔,语气急转到眼前的离别。前后对比,直抒盛时不再,重会难期的感叹。这两句除点明送别之外,一开篇就笼罩着伤别的气氛。“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从“衢路”到“野”,是地点的转移,暗示一程程相送的情境;从彷徨惆怅到执手踟蹰的动作神态,细致地描写出主人公逐步加深的临别依依的心理。中幅四句自上文连贯而下,以“仰视”开头,是即景起兴;“奄忽互相逾”描写浮云相聚的短暂,它们刚相遇,顷刻又跨越分散,及到风起,就随风奔驰,各在天一方了。这一自然景象,正合离人眼前聚难散易的境况,增加他无限的伤离怨别之情。“长当从此别”二句,总承了上文的意绪,反复咏叹,传达出深沉曲折的感情。“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意思是希望乘着晨风, 一直伴随朋友而去。这虽然是诗人的设想,却是真情实感的流骋,把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引向感情的高峰。
本篇通过动作神态和自然景物,抒写内心活动,把分手一刹那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真实细致。三四两句和“且复立斯须”句的动作神态描写, 已足见它的手法委曲含蓄、细腻生动了。特别中间四句写景,比兴十分贴切,它以景托情,融情入景,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妙合无垠、水乳交融的境界。篇末二句还借内心的奇思遐想来强化感情,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曲折尽致而又余味无穷。
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准确生动。全诗都用浅切的文句,不假雕琢, 自自然然地表达了深挚的感情,今天读起来还有明白如话的感觉。同时又表现出语言准确生动和高度概括的艺术能力。在平浅中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咀嚼。如“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等句,都把当时的情景、神态写得逼真生动,而且含义丰富。粗读这首诗,也许会觉得它平淡无奇,可是只要细加体会,就能发现它的好处正在于朴实自然、文约意广、言近旨远。刘勰认为:“情者文之经”,又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情采》)。诗人在生活中“志思蓄愤”,有了饱满的激情,然后文从字顺,自然抒写成章,所以才有如此自然和谐、情致流溢的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