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虎鍪卧听潮。
中国古代历朝以来,征战之事一直绵亘不断,因而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反映征人生活的诗也时有所见。纳兰性德曾一度出使塞外,对于远征之人的思想与情感是了解弥深的。因而他常能从一些独特的角度去反映征人的特定心境。他的《记征人语》诗共有十三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中诗人真切地传达出了征人久戍不归又无可奈何的哀怨情绪。
“列幕”二句既点明了征人谈话的时间地点,也透露了征人的籍贯与乡思之情。塞外之地,一片平沙广漠,宿营的帐篷列于其上,一到夜间,空旷寥寂,尤其撩人乡思。但,楚(指湖南湖北一带)燕(指河北一带)两地相隔遥遥,久戍不得归还家乡的征人在此时此刻又如何能不感到忧闷哀怨呢?为了真切地反映出他们的这种情绪表现,诗人在三、四两句中成功地选用一个比喻和两个细节,把征人在此刻寂寞无望的心境生动地托现了出来。一个比喻是征人自比无归之梦。他们把生归故里看作是如同梦幻一般渺茫无望,因而,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有卧枕兜鍪(头盔),在想象之中去听享故乡之水的潮声了。如果说,“枕兜鍪”这一细节的实质是征人厌战情结的一种直接外泄,那末,“卧听潮”则是他们迫切思乡的一种曲折流露了。
征人的厌战,其实也是诗人厌战的反映,是诗人对于统治者穷兵黩武行为不满情绪的流泄。由于气质的关系,在纳兰氏笔下这种不满情绪并不表现为慷慨激昂的愤懑之词,而多数是化作忧患哀怨的低徊之作。这首诗也是这样,虽然所记的是塞外军旅之事,可与别的边塞诗不一样,豪迈壮雄之气嫌不足,哀愁忧怨之意则有余。体现出了纳兰氏一贯的“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填词》)的诗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