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南乡子》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珣·南乡子》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其一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注释】

①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②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

【评点】

这首小令,抒写江南暮春烟雨中的游子思乡之情。

前三句写景,主人公的心情从那凄迷的景色与鹧鸪声隐隐约约传出。后三句言情,“远客”、“思乡”,把情怀说出。

全词重笔描绘江南水乡景色,江南水乡烟雨茫茫,潮退水平,扁舟野渡,暮色迷离之中渗透着淡淡的乡愁。作品着意渲染凄清迷蒙的环境。为远客思乡制造氛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又,调名《记红集》作“鹧鸪啼”。

其二



兰棹举,水纹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注释】

①藤笼:以藤条编制的采莲之筐。②回塘:环曲的水池。杜甫《壮游》诗:“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塘。”③渌酒:清酒。一卮:一杯。红上面:谓不善饮酒,才喝一杯即酒红上脸。

【评点】

这首小令写采莲场面,犹如一曲充满乡土情趣的民间采莲曲,清新可人。

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采莲图。作者是极擅长于描绘场面的,往往言简意赅,不落俗套。这三句正是写一群青年男女争先恐后地带着藤笼去采莲。他们荡起船桨,分开水波,向前驶去,场面热闹非凡。动词“举”、“开”、“携”用得贴切生动,将静静的莲塘搅出一片勃勃生机。但作者将采莲之事忽略不写,而是转写他们在莲塘中遥遥相望,互相邀请赴宴,同饮清酒,快乐无比,体现了采莲人之间纯真而深厚的乡土友谊。

其三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注释】

①扣舷歌:以楫击船边而歌唱。舷,指船的两边。②真珠:珍珠。蚌壳内所生的圆形颗粒,可作贵重的装饰品或药品。古代珠崖郡和合浦郡均以产珍珠著名。③山月过:月亮从山间穿过。这是行船时所见。④豆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花,密集成穗状,秋结实,多生于我国南方。

【评点】

这首小令写采珍珠女郎乘舟夜归的情景。

开头三句写水风轻荡,放歌归来的愉快;后三句写“扣舷歌”时美丽之景,山月在天,烟景迷离,曲岸小桥,花垂万朵,情景历历如绘。

其四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注释】

①彩鲂:犹画舫。②游女:毛本作“带香游女”。③窈窕:形容少女身材苗条,修长美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④团荷:圆形的荷叶。晚照:傍晚的阳光。

【评点】

这首小令,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美丽的少女夏日傍晚泛舟游玩的情景。

开头二句“乘彩舫,过莲塘”,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明净的少女戏荷图;五彩的画船,在荷塘中迤逦穿行,红绿相映,鲜明生动。“棹歌惊起睡鸳鸯”,这一句似乎又给这幅图配上了音乐,有声、有色、有趣、有静、有动,歌声惊醒了栖眠荷底的鸳鸯,引得少女们破颜而笑。笑的什么?意味深长,让读者自己咀嚼。“争窈窕”,更显出少女们一个个婀娜多姿的神态,表现她们竞折荷叶并不完全在于遮蔽夕阳,而是要尽情地散发自己青春的活力和美态。这就是词人描绘出的少女们俏丽的剪影掩映在黄昏的荷塘畔的艺术彩照。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论:“绝无曲折,却极形容之妙。”全词精致而典雅,诗情画意十分浓厚,令人善心悦目,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李珣共有《南乡子》词十七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咏南荒风景,惟李珣《南乡子》词有十七首之多。荔子轻红,桄榔深碧,猩啼暮雨,象渡瘴溪,更萦以艳情,为词家特开新采。”

其五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轻浪里,闲游戏,夹岸荔枝红蘸水。

【注释】

①绿蚁:酒,米酒未过滤时上泛酒槽,如蚁,呈现淡绿色。②泛:溢出。红螺:酒杯。③信船:纵任小舟飘荡。

【评点】

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水乡女伴江上相邀,闲里游戏的情景。

开头三句写南方女孩悠闲相邀,泛舟饮酒,奏乐歌唱的欢快场面。

后面三句重在突出信舟乘凉戏游时,所见两岸荔枝红透的景色,设色明倩。

“夹岸荔枝红蘸水”七个字,“设色明倩,非熟于南方景物不能道”(李冰若《栩庄漫记》)。

其六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注释】

①鲈鱼:常见的食用鱼之一。体长侧扁,银灰色,背部与背鳍上有小黑斑。②缆却:系了缆绳。

【评点】

这首小令描写南方渔翁的自在生涯。

开头三句描写渔翁或出没于风雨之中,或回棹在碧湾之处的劳作情景。后面三句写他自足自乐的旷达生活。也可以说词人身临其境,陶醉融化于此环境中。

全词既见钓翁避险恶后的轻快自在,又见其孤寂之情,寓意深远。正如汤显祖所指出的“帆底一樽,马头千里,亦自有荣辱。如此睡,仿佛希夷”(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其七



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绿鬟红脸谁家女?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

【注释】

①棹歌:以棹击节而歌。极浦:远浦,指遥远的水边。

【评点】

这首小令描写水乡夜行之情景。

前面三句境界清幽,月白、沙净、水明、烟轻,是静的;“芰荷香里夜船行”是动中之静。后面三句用绿鬟红脸的少女,缓歌归去作点缀,使画面生气盎然。人美情欢,舒畅心情可以想见。

其八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注释】

①越南:今闽粤一带。越,通“粤”。望中微:望去微茫一片。②待潮:待潮涨而便于船起锚。③送春浦:送客于春池(江)岸边。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后释道:“送字疑误,此处应用平声字。”④猩猩:又称褐猿,前肢特长,体高一米多,树栖,能直立行走。李白《远别离》诗:“猩猩烟兮鬼啸雨。”瘴雨:瘴气所凝聚而成的雨。瘴,南方山林间的湿热蒸气,可使人致病。

【评点】

作者的《南乡子》大多吟咏岭南旖旎的风土名物及美好的人情意态。此首却通过描写行客待渡的情形,反映了岭南特有的令人愁苦的地方风貌。

这首小令抒写行客于渔市日暮的感受。前三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南方日暮、市散人稀、烟树迷茫的景象,这是行客所见。后三句转笔写人叙事。行客春浦待船,猩啼瘴雨给其感受。这是一幅黄昏惜别的待渡图。此时此刻在南方特有的蛮风瘴雨之中,传来了猩猩那凄切哀婉的啼声,更增添了无尽的愁绪。“啼瘴雨”三字渲染了凄惨之氛围,增强了该词的抒情意味。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评》中云:“‘啼瘴雨’ 三字,笔力精湛,仿佛古诗。”

其九



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绿罗裾。越王台下春风暖,花盈岸,游赏每邀邻女伴。

【注释】

①犀梳:用犀角制作的梳子。②焦红:即蕉红,用红蕉花染成的深红色,蜀人称之为蕉红。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③越王台:遗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北越秀山上,为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

【评点】

这首小令写邻女相邀郊游的情景。

前三句写她们春游之前的认真准备,突出其装束打扮,展现了她们美丽的形象。后三句写她们游赏春光的情形。点明地点(越王台下)、时间 (春)、环境(花盈岸),最后一句为倒笔。虽然词蕴藉不足,但人物喜悦的心情可以想见。

其十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注释】

①刺桐:又名海桐,落叶乔木,枝上有黑色棘刺,花有橙色、橙红、紫红等色。越台:即越王台。②回眸:指回转目光。深属:表示深切的情意。属,意,留意,寄托着情意。③遗双翠:故意失去头上的双翠羽(首饰)。

【评点】

这首小令描述南国少女与情人相见时表露出的蜜意深情和娇羞情态。描写简单,却颇有特色。

开头三句直叙在晚晴黄昏,刺桐花下,越王台前,愉悦幽会。后三句连续写了少女的几个“深属意”动作:“暗里回眸”、“遗双翠”、“骑象”、“过水”,可以说是殷切企望,暗托深情。

《李珣·南乡子》花间集鉴赏大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