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虔扆·临江仙》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鹿虔扆·临江仙》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其一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释】

①重门:指重重叠叠的宫门。荒苑:荒废的禁苑。苑,帝王的园林。②翠华:帝王仪仗中用翠色鸟羽装饰的旗子。这里代指帝王。寂无踪:了无踪影。③玉楼:华丽的楼阁,此指宫殿。歌吹:指歌舞声和音乐声。④声断:声音消逝。⑤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光。⑥夜阑:夜深。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⑦藕花:即荷花。相向:相对。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⑧伤:伤悼。亡国:指公元965年后蜀的灭亡。⑨香红:这里代指荷花。

【评点】

这是一首抒写亡国之痛的词作,当是后蜀灭亡后不久所作。

早期文人词作为诗人的余兴,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恪守“诗庄词媚”的界限,所以很难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作简单的对应。但也不乏词如其人的例子,鹿虔扆便是刻红剪翠的花间词人中独标风操的作家,其《临江仙》词抒写亡国之恨,寄托遥深,堪称绝唱。倪瓒评:“鹿公抗志高节,偶尔寄情倚声,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词林纪事》卷二引)可以引为此词的脚注。

词的上片写故宫景象。这是一个亡国后的荒苑,“锁”、“静”、“愁”、“寂”、“断”诸词,带出极度的荒凉、肃杀之气;这种破败不仅使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且还使用了反衬,“金锁”、“绮窗”、“翠华”、“玉楼”、“歌吹”等词,暗示着当日的豪华,将今非昔比的兴亡之感和盘托出,可以说是景中含情。

下片抒兴亡之感,但未用直笔描绘,而是借景抒情。“烟月”二句,化用古诗,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意,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其中 “不知”一词,写造化无情,可谓沉痛。“藕花”三句则以拟人的手法,假托荷花有情,能以清露为泪。花尚如此,人何以堪?寄在音外的人之伤感也就不言而喻。其寓意之深,历代都有定评。许昂霄《词综偶评》云:“曰 ‘不知’,曰 ‘暗伤’,无情有恨,各极其妙。”《栩庄漫记》评曰:“此阕之妙,妙在以暗伤亡国托之藕花。无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红,与上句‘夜阑还照深宫’相衬,而愈觉其悲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甚至认为“末句尤凝重,不啻字字血泪也”。南宋姜夔的名作《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历来作为名句受到后人的激赏。但究其意境实本此词。北宋王安石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桂枝香》)等名句可能均受到本词的影响和启迪。杨慎《词品》更指出:周美成《西河》词,瞿宗吉《西湖十景》词,许伯扬《咏隋河柳》词,“衰感顽艳,都与此词末句一例”。由此可见,此词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总之,作者始终都是站在客观者的角度,通过比喻、对比、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以景物来暗寓作者的伤悼,手法之妙,构思之奇,确实是不可多得的。

其二

无赖晓莺惊梦断,起来残醉初醒。映窗丝柳袅烟青。翠帘慵卷,约砌杏花零。一自玉郎游冶去,莲凋月惨仪形。暮天微雨洒闲庭。手挼裙带,无语倚云屏

【注释】

①无赖:多事。南朝徐陵《乌栖曲》:“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②约砌:弯曲的阶砌。③莲凋月惨:形容女子仪容憔悴。莲、月,喻女子的形貌。④挼:捻,撚,揉搓。⑤云屏:指用云母装饰的屏风。

【评点】

这首词抒写少妇暮春时节怀人之情,有终日苦苦相思而又无法排遣的情怀,形象鲜明。

上片首句由唐代金昌绪《闺恨》一首而来。“起来” 以下四句,写柳丝袅于青烟,残红受约晨风的无力、零落的形象,刻画了少妇梦断早起的慵倦情态,极婉款妍倩之致。

下片开首二句写情郎一去,少妇因相思而形容憔悴。“暮天”句既是写景,又显示了时间从早至晚的过程。最末二句从少妇挼裙、无语、倚屏的动作中,透露出她终日相思之情。所以说鹿词近于韦庄,而少浮艳之气。

《鹿虔扆·临江仙》花间集鉴赏大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