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岱2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2,余道镇江往兖3。日晡4,至北固5,舣舟江口6。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7。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8。 锣鼓喧阗9,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10,翕然张口11,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金山:指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2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崇祯,明思宗年号。3兖(yan):山东兖州。4晡(bu):下午三四点钟。5北固:镇江北固山,北临长江。6舣(yi):停船靠岸。7噀(xun):喷水。8韩蕲(qi)王: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死后追封蕲王,曾率军与金兵大战于金山。9阗(tian):大声。 10摋(sha):揉。 11翕(xi)然:形容凝神的样子。
【析点】 本文是作者晚年对崇祯二年金山寺观戏那件令其难以忘怀的往事的追忆。先看其写景。作者主要描写了江口月色和寺内月光,其中比喻的运用尤见艺术功力。以“倒囊”一词比喻月光自上而下倾泻江面的情景己是匪夷所思,再用“残雪”形容树林筛漏下的月光更是想象奇丽。从来的文学作品描写月色者甚多,但大都流于抽象和平庸,本文则以新奇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境,使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对夜戏的描写也颇有创造性。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其演排的精彩,但从他人的反应中自可想见:“一寺人皆起看”,这是总写夜戏之吸引人;而后作者则具体写一老僧“翕然张口”“笑嚏俱至”观看夜戏的情形;最后再泛写天明作者离寺过江时山僧们“目送久之”的场面以及他们“不知是人是怪是鬼”的疑惑心态。一系列细节描写从群体到个体、从表情到内心侧笔写出金山夜戏的精彩奇幻。
写景和写戏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良辰美景使张岱产生了深夜观戏的清兴,“呼小仆携成具……”一个“呼”字传达出作者对月色的欣喜以及欲尽情游乐的急不可待的心情,也使文章自然地转向对夜戏的描写。然而,作者追忆这当年的赏心乐事之时,已是明亡之后,在“国破山河在”的境遇中,愈是忆旧时之乐,则其内心凄苦伤痛的故国之思愈是浓重。这是作者于笔墨之外虽未言传而读者自可意会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