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伯兮》爱情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经·伯兮》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诗经·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中国诗歌史上,以丈夫征战、妇女思念为题材的诗词名篇,数以千计,源远流长,《伯兮》则可视为发端,它对汉魏以后的思妇诗产生过重要影响。

诗分四章,全是思妇发自内心的吟唱。首章思妇满怀自豪感,赞美丈夫身材雄壮,气概非凡,英武善战,是邦国之猛士,军旅之先锋,正披坚执锐,远征异乡,为王爷建功立业。低吟声中,洋溢着热烈的情爱和浪漫的幻想色彩。这里,“伯”指思妇之夫,“朅”为威武之貌,“桀”是英杰之意,“殳”泛指兵器。此章着力描摹丈夫形象,而其形象愈高大英勇,就愈会在思妇心中引起强烈的思念之情,便愈能弯弓蓄势,为下三章所倾诉的忧愁、苦闷、痛苦作铺垫。

第二章情感顿转,思妇通过独白,吐露出蕴藏心底的苦闷和怨愁:自从你到了东方,我早已懒得洗梳、打扮,纷乱的头发如同野地蓬草,不堪入目;是缺少洗发、护发的膏脂吗?不,是因为离开你,我再也无心思来修饰自己。这是一种被战争扭曲的特殊情态。战争无情,分离的痛苦更是多方面的,但诗歌并未过多铺陈,只是选取了“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这一极为生动、形象的细节,展示了思妇扭曲、苦恼的心态和“女为悦己者容”的爱情忠贞观。读到此处,无不感受到摇撼心神的悲伤。这一细节选取得如此典型、传神,以至千古传响,后世诗人也从中脱化出许多诗句,如“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画眉不注口,施朱当奈何”(晋乐府诗《清商曲辞·攀杨枝》),“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当然,这些诗词已完全文人化,显得纤丽、委婉。

第三章采用比兴手法,将思妇胸中郁积的痛苦、压抑的烦闷,一泻而出:老天爷,你为什么和我做对,渴望下雨,却偏偏照耀着明亮的太阳;为什么一切都与愿违,日夜思念心上人,却偏偏总是音讯渺茫,我怎能不心烦意乱、头痛欲裂?但不论怎样痛苦,也要把你刻骨铭心地思念。这里,情感形成高潮,思妇坦诚、热烈的爱情已达到不顾一切的程度。“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两句,比喻巧妙,将思妇焦急、烦躁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朱熹评曰:“冀其将雨,而杲然日出,以比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也。”(《诗集传》)非常确切。

末章进一步深化了思妇的思念之情,并转换了表现角度:哪里去寻找忘忧的萱草? 把它种植在北堂阶下,寄托自己的思情。可忘忧草无处可寻,痛苦的思念强压胸间,成了无法化解的心病。这里,“谖”同“萱”音,指忘忧草;“背”即为“北”;“”,毛亨考证为“病也”。此刻,思妇那种一泻无遗的情感波涛力图寻找一种寄托,平息下来,排遣开去,但这只是可怜的幻想。忘忧草不可能找到,只要战争不停止,丈夫兵役仍将继续下去,非但无法归来团聚,而且性命难全“使我心痗”一句,分量难以掂量,里面不仅仅是分离的悲伤和痛苦,还蕴含着隐隐的担忧和对战争、兵役的怨恨。悲哀之中透出一丝难以觉察的、无可奈何的绝望。

这首诗言浅意深,语直情真,其结构方式是层层深入,各章句式富于变化,有异于《诗经》大部分民歌那种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不过作为思妇诗的发端,《伯兮》给后世的最大启发乃是善于运用托物寄情手法,将无形的、抽象的情感,寓于具体事件、细节的刻画之中,化为可睹可触的形象,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审美感受,如“首如飞蓬”、“焉得谖草”等都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后人受益匪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