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苏小小墓》爱情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贺·苏小小墓》爱情词原文与赏析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是唐朝诗人李贺“鬼”诗的代表作。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由于其父李晋肃的名字中有个“晋”字,与字谐音,为了避家讳,尽管他才华横溢,也不能应进士考,使他失去了进身之路,在穷困潦倒中渡过短暂一生,他对自己这种无辜遭遇感到十分屈辱和愤慨,但在当时的伦理观念束缚下,又不好直抒愤懑,只能转弯抹角地流露自己内心苦闷与不平。同时,李贺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诸多矛盾已尖锐地反映出来。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贪官污吏的飞扬跋扈,使李贺陷入更深的苦闷中而不能自拔,使他的思想由抑郁伤感,发展到虚无幻灭,玩世不恭,常常在诗中借鬼魂来抒发被压抑的感情。这就是李贺鬼诗产生的社会根源。李贺在这首诗中,用苏小小的鬼魂自比,把由于谢世使苏小小对爱情和生活的一切追求都化为泡影比做自己在事业上的幻灭。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地区艳美绝伦的著名歌妓。《乐府诗集》中《苏小小歌》写道:“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可见苏小小生前虽为妓女,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但她内心却热烈追求纯真的爱情。唐代诗人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又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由此又可见,苏小小在死后仍是一个反叛者的形象,她在进入坟墓后,仍然追求享受人生的欢乐。在李贺之前,描写苏小小的诗文的气氛,多是欢快的。李贺对社会的不满,苏小小对现实的叛逆,发生了共鸣,就使得苏小小的形象在李贺的笔下产生异化,苏小小的鬼魂形象不再是现实的叛逆者的斗士,而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幽冷凄艳、阴森怪诞的幽灵。

“幽兰露,如啼眼”,描绘了苏小小鬼魂美丽动人的哀愁形象。盛开的兰花是美丽的,带上晶莹露珠的兰花更美丽,比喻苏小小娇美绝艳的形象,但在“兰露”前加个“幽”字,就使这个娇美绝艳的形象罩上了凄迷阴森的色彩。既照应了标题中的“墓”字,又暗示了娇美绝艳的苏小小已生活在幽冥世界。把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兰花比喻成苏小小的泪眼,又揭示了苏小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鬼魂凄清阴冷、悲伤痛苦的心境。这两句诗既为全诗定下了哀怨的基调,又为鬼魂的活动创造了适当的气氛。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两句,追叙了“啼”的原因。由于苏小小已进入幽冥世界,不但使她生前对爱情的追求落空了,李贺在苏小小墓上也没听到什么“歌吹之音”,他看到的却是萧条冷落的凄迷景象。带给苏小小的也只能是满腔忧怨与不尽的愁绪。由于阴阳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表达爱情的信物,坟上细弱如茵的野春花,也不堪剪来赠给同心者,一切都幻灭了。这就是啼的原因,也是李贺心绪的真实写照。

中间四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和生活环境。墓旁的青草象她的茵褥;墓上的青松,象她的华盖;墓地的春风吹动象她的衣衫飘舞,墓旁的流水之声,象她的玉珮敲响。这四个比喻,各取其相同的特征做比:草与茵色同;松与盖形同;风与衣势同;水与珮声同。这四个比喻,句句不离墓地周围的景物,更增加了诗歌的凄清气氛。这四句诗既把苏小小鬼魂的服用概括描绘出来,又把苏小小鬼魂生活的环境描画出来。

最后六句写苏小小爱情的幻灭。当年兴高彩烈到西陵松柏下会情人的油壁车,夜夜只能空相待。一个“夕”字,把传说鬼魂见不得亮光,只能在夜间出游的特点写出来了。由于死生异路,尽管车儿依旧,苏小小却再也不能乘它去西陵与情人“结同心”了,真是触物伤情,徒增哀怨。“冷翠烛,劳光彩”,写出了苏小小墓周围只有那有光无焰的鬼火在漂动,由于无人理采荒野中的苏小小墓,飘游的鬼火也只能白白耗费那冷漠的光彩。这种景物描写,渲染了墓地的凄凉、阴森、哀怨的气氛,又烘托出人物由于期会成灰而产生的孤寂、激愤的心境,暗示了苏小小所追求的爱情的彻底幻灭。“西陵下,风吹雨”描绘了西陵凄风苦雨的凄凉景象。西陵本是苏小小和情人结同心的幽会场所,现在那里有的只是风雨交加,一片凄迷。热烈地追求,爱情的甜蜜,已随苏小小谢世而永远破灭了,全诗也在这种凄风苦雨中结束了。诗人在诗中把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若隐若现地描绘出来,也把自己空寂幽怨的激愤心情充分表露出来,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