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干宝·孙策斩吉
亦题《于吉》。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一。《吴志》卷一、《北堂书钞》卷一三五、《建康实录》卷一、《太平御览》卷七一七皆引载。舒佩实《汉魏六朝小说选译》、李格非等《文言小说》皆录入。其本事亦见《江表传》。作品叙写:孙策在大旱之时想渡江袭击许昌,并与于吉同行。当他督促尽速行船时,见到许多将领都和于吉在一起,恼怒之情顿生,大骂将官:“难道我不如于吉?你们倒围着他转!”并把于吉抓起来,指责他不与自己共忧患,而在船中弄神作鬼,败坏队伍,理当除掉。继而缚之于烈日之下,让他请雨,并声言:只要于吉能感天而日中下雨即赦免,否则杀之。此话刚落,只见乌云蒸腾聚拢,等到日中,真的大雨淋漓,溪涧充溢,解决了酷热水枯而战船行进艰难的问题。将士无不喜悦,也以为于吉可以获释了,纷纷向他祝贺。不料孙策将他杀了,将士们哀惜而藏其尸。至夜,乌云覆盖了藏尸之处,天明去看,便不见尸体踪影。而孙策,自杀于吉后,常觉于吉跟在自己身旁,因而心神失常。后来箭伤刚愈,去照镜子,又见于吉在镜中;回头看时,却不见。如此反复,不禁惊恐大叫,致使伤口崩裂,须臾而死。小说通过孙策斩于吉的故事,揭露和谴责了孙策的凶残和言而无信的品性。当然,于吉在行军途中,使用幻术,干扰孙策和军事行动,孙策要惩办他,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在于吉“请雨”后,孙策出尔反尔,将于吉处死,这就于理难容了。难怪“将士哀惜,藏其尸”。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叙写“天云覆其尸,其尸不知所在”;以及孙策“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终于疮崩而死,就表明了惜吉反策的思想意向;同时,这也表达了人民要求惩罚暴主的愿望。于吉,一作干吉、干室,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境)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后汉书》的《襄楷传》等记有其史事。他为孙策所杀也是事实。但小说所写孙策之死则属艺术虚构。《还冤记》、《洞仙传》(《云笈七籤》一一一引)亦载有此事。《三国演义》曾取材此故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