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先生集》的主要内容,《昌黎先生集》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昌黎先生集》的主要内容,《昌黎先生集》导读

《昌黎先生集》,40卷,唐李汉编。为唐韩愈诗文集。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河南河阳 (今孟县)人。先世昌黎,以郡望,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亦称韩吏部;死后谥曰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3岁而孤,由其兄韩会和嫂郑氏抚育。13岁即能文,曾向独孤及、梁肃学古文。举进士后四试,历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阳山令、国子博士;裴度平淮西,从征,任行军司马;旋任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 回朝后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身后遗文,由他的学生陇西李汉编辑成书。李汉所集; 赋4,古诗210,联句11,律诗160,杂著65,书启序96,哀词祭文39,碑志76,笔砚鳄鱼文3,表状52,总数700余。“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 《昌黎先生集》,传于代。” (均见李汉序)

韩愈文集流传广远,版本甚多,研究的著作亦夥。版本方面大抵以李汉本为祖本,传抄刻印;或辑补,增为外集;或笺释、考异、编附年谱和史传,可视为“全集”者。宋代所见版本最多,唐令狐澄本、南唐保大本、秘阁本、祥符杭本、嘉祐蜀本、谢克家本、李昞本(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熹《考异》中又提到一些本子,如荆公本 (王安石本)、潮 (州) 本、欧 (阳修)本、泉 (州)本、晁本、张文潜本、洪兴祖本,而以方崧卿本为精善,作《考异》。今天能见到的宋本非常有限,北京图书馆有收藏;影印的宋元明本较易得。重要的有:①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宋本魏仲举编(新刊五百家注音辨) 《昌黎先生文集》,40卷,序传碑记1卷,外集10卷,类谱10卷,考异10卷; ②商务印书馆1919年影印元天历元年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宋王伯大音释,朱熹考异散于各文之下,集传1卷,遗文1卷(此本一为单行本,又收入《四部丛刊·初编》);③民国罗振常影印宋廖莹中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附清陈景云《韩集点勘》4卷石印本;④明初刻本《昌黎先生集》,40卷,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⑤明嘉靖十六年游居敬刻本《韩文》,40卷,外集10卷,集传1卷,遗文1卷,嘉靖三十五年莫如士刊本同;⑥明朱五弼重编万历三十三年天德堂刻本朱校《昌黎先生文集》,40卷,遗文1卷,外集10卷,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⑦明徐时泰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40卷,遗文1卷,外集10卷,即从宋廖莹中集注本出;(《四库全书》著录作 《东雅堂韩昌黎集注》,40卷,外集10卷) 同治八年江苏书局重刻东雅堂本; 民国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东雅堂本和石印本,1927年上海中华书局 《四部备要》据东雅堂本排印本,国学整理社1935年铅印《韩昌黎全集》本,亦据东雅堂本,均后附陈景云 《点勘》;⑧明蒋之翘辑注《韩柳全集》崇祯六年(1633)安国谟刊本《韩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遗文1卷,附录1卷; ⑨乾隆六年修补永怀堂刻本 《昌黎先生全集》; ⑩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本(《四库全书》著录本同);(11)光绪十五年广州重校陈璞本 《昌黎先生集》,40卷,遗文1卷。

韩愈散文大量篇章选入多种总集,从唐赵德《唐文录》、宋姚铉 《唐文粹》、宋李昉等 《文苑英华》,至明代茅坤和清代姚鼐,各家选录不辍。诗集有多种单行注本,主要有: 清代顾嗣立 《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校勘韩愈文集或补注而不列韩文的著作主要有:宋代方崧卿 《韩愈举正》、朱熹 《考异》,清代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 《读韩记疑》,沈钦韩 《韩集补注》、方成珪 《韩集笺正》,近人徐震 《韩集诠订》。韩愈一生事迹,两唐书均有传;原始材料则有其弟子皇甫湜《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李翱《韩公行状》;朱熹又为《新唐书》本传作有详注,宋洪兴祖作《韩子年谱》最称详备。研究著作中,清人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樾《俞楼杂纂》中有专条或专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都有评论韩愈诗文的部分;今人陈寅恪 《论韩愈》 则为现代名篇。

韩愈的诗文历来评价甚高,被视为一代宗匠,影响深远。首先,他是明确坚定的文以载道派文学家。在思想上,他以维护孔孟道统自命,讲仁义道德,自认为上继汉代扬雄,承接孔孟之道,恢复儒家在六朝以来失去的地位。虽然他的《原道》、《原性》等文并未提出新的思想,他的卫道之心却是清楚的。宋以后,韩愈文章广为流行,是和他的儒家面目分不开的;因为道学家也是以孔孟为旗帜的,不倦地讲仁义;这种情况也正反映了儒家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很强的生命力。不过,韩愈排佛老也只是相对的,佛学固然不谈,道家处世态度也并未绝对排除。其次,他长期以士的代言人为文章,能引起封建社会中广大的士人阶层的共鸣。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一个“太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崭新论点,成为千古名言,为历来士人所接受。韩愈热中,他的干谒名公巨卿求官求禄,他的叹苦嗟贫,他的代朋友鼓吹,甚至于谀墓文章,就都可以理解、同情或谅解;历来读书人中,靠自己能力能达到出将入相以济世的英雄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辗转沉沦于下僚地位或老死草野;韩文总有人爱读,可能比他的儒家思想更直接。从这一点讲,韩愈的文章又是广泛的言志派作品,并非代圣贤立言,而是说的自己的情和志。至于他实际从事的政治活动,说不上是名臣名将,又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但在宪宗时代是为维护国家统一作了贡献的。

韩愈在文学创作上成就高,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别树一帜的提倡古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创作的雄深奇绝,诗文均佳。六朝文章以骈文为美文,至唐前期而极盛。骈文绮丽而艰难,也不能充分自由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枷锁太重。唐以后固然不断有人写作古典散文,但倡言排击,又以自己的作品站住了的首推韩愈。他声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见《答李翊书》);提出“养气”,“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针对六朝人,这种立论是站得高些,强调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韩愈,加上柳宗元的长期古文写作实践和理论鼓吹,也由于韩愈国子博士和祭酒的宗师地位,后来又是朝廷大僚,有一批追随者助成声势,就形成了古文运动。至宋代,再经欧阳修、苏轼等大家的推崇和鼓吹,形式解放的古文遂成为文学正宗,不可逆转;骈文只成为程式化的庙堂文章,如章表之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年,成为真正的附庸。由于韩愈提倡古文的努力和成就,苏轼给了他“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见《潮州韩文公庙碑》),这种历史地位是崇高的。

有理论,形成文学运动,也不足以确定一个作家的崇高地位,韩愈的诗文创作力大才雄,有卓越的贡献,这才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韩愈诗文成就,向有定评。李汉早就说到 “雄伟不常”,宋人认为是 “集大成”,“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他的散文的地位可以比拟杜甫诗的地位,欧阳修说 “杜诗韩笔”,姚鼐说“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韩愈古文众体皆备,说理文、叙事文、杂文、抒情文,以及虚构而具有小说意味的散文,他都能写得精采独诣,不同凡响。他的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气势雄强,纵横变化,云谲波诡,巧譬善喻,而又严正有内容。韩愈的诗,则更具有开拓新路的创造价值。宋人所谓“以文为诗”,以及在诗中发议论,这都是新的创造,诗中的新表现手法和意蕴;这种诗体散文化,更加自由流畅和奔放,也能容纳更多的内容,是诗歌表达功能的扩大。韩愈尤其擅长写长诗,像《南山诗》,连用五十几个“或”字,形容岩石的形态,想象奇特而富赡健美,是用赋的手法写作的诗歌名篇。他的诗歌艺术特色是雄伟奇特,千奇百怪。所以清人叶燮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韩诗实开宋诗理趣和议论之风。当然,对于韩诗的爱用虚字和散文化、发议论的风格,历来有人不以为然,贬之者大有人在,但不能否定韩诗自有特色和贡献的历史作用。韩愈在文学上又是语言大师,善于对前人推陈出新,也对日常口语提炼加工,丰富了文学语言宝库。总之,韩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光辉的位置,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是一座高峰,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