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任昉·宫人草》简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任昉·宫人草

南朝梁志怪小说。任昉撰。原载《述异记》卷下。《太平广记》卷四○八录载。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选录。作品描写:楚中有宫人草,状如金簦,而甚氛氲,花色红翠。楚灵王之时,宫人数千,皆多愁旷,有囚死于宫中者。葬之后,墓上悉生此花。这则奇花异草故事,寄托了宫女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揭露了古代君王荒淫奢侈的生活。行文中谓,有不少宫女“囚死于宫中”,反映了奴隶制时代和封建时代广大妇女的不幸遭遇。这则故事,是据一定的史实,经人民群众口传,最后由作家记述下来的。文中的“俗说楚灵王……”即是证据。楚灵王(前540—前529年在位),即熊围,楚共王庶子,即位后暴虐荒淫。他广建宫室,后宫有宫女达数千人。他爱好细腰,宫人往往减食而求腰细,所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据考“金簦”为“草名”(《集韵》)。“簦”是一个从草、登声的形声字。“簦”通“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豆是古代一种中间细两头大的木器皿;登不过是陶质的豆,形状同豆。 所以“金簦”也有中间细两头较大的形状特征。 而“宫人草”,则“状如金簦”,显然它即是楚国愁旷而被囚死宫中的细腰宫女的化身。说穿了,“宫人草”即细腰宫女的怨魄也。作品语言清丽简洁,构思新奇别致,幻设宫女愁旷囚死葬后墓上所生的花草为“宫人草”,并描绘了此草的花色香气,透露出了艳美宫女的特质,显出了清新美好的意境,又突出了微讥统治者的主旨。全篇四十余字,可谓志怪之精品绝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