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国利病书》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下郡国利病书》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生当明末清初易代之际,注重民族气节,不肯出仕,以处士终。所著有《日知录》等,为清代学术开辟门经之作。作者从明崇祯十二年(1639)27岁时,即开始广泛搜求史籍、实录、方志、文集、小说、邸钞中有关国计民生及舆地沿革的资料,并参以作者游历时的实地考察所得,准备编写《肇域志》一书。其后因资料过于繁富,于是将其分别编为《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2种。其中《肇域志》主要论述舆地沿革,《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论述财政经济。张元济跋解释《天下郡国利病书》的编纂宗旨说:“莅民之事,得其道则得,失其道则病。利则其民奋,而国随之以兴;病则其民悴,而国随之以亡”。认为该书“无非欲诏示后世,使凡有国有家者知此数事,推而至于其他”。该书内容侧重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故有人称之为经济地理学,梁启超称之为政治地理学。分为沿革、山川、城池、古迹、市镇、风俗、赋役、屯垦、水利、漕运、兵防、马政、盐政等门类,对于各地的兵防、兵要地理以及赋税和水利状况尤为重视。如关于三吴地区的水利,辑录了宋郏亶《上言苏州水利》、郏乔《论水利》、单锷《吴中水利书》,以及明代夏元吉、徐献忠、周忱、崔恭、徐贯、金藻、归有光、吕光询等人的大量奏折。全书体现出作者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取材主要为实录、邸抄、文集及各种史料,也包括一些罕见或已经失传的碑刻及地方史志资料,梁启超评价说,该书“资料之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初稿编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然末成定稿,与《肇域志》同为未完成之作。原稿不分卷,分订为34册,其中第14册已佚。后《四库全书》和梁启超将其著录为100卷,《苏州府志》称其为120卷。此书有光绪五年(1879)薛氏桐华书屋重修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90)广雅书局刻本,及《四部丛刊》据原稿影印本等多种版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