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溯洄集》的主要内容,《医经溯洄集》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医经溯洄集》的主要内容,《医经溯洄集》导读

《医经溯洄集》又名 《溯洄集》,是中医学医论集。元王履著,成书于明洪武元年 (1368),(元史 ·艺文志》最早著录。最早版本为明初刊本,但流传较少;后明万历年间王肯堂、吴勉学辑校汇刻于《占今医统正脉全书》 中,是为通行本; 清 《四库全书》 本; 王云五《丛书集成》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据医统本点校刊行,收入《中医古籍小丛书》 中。

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元末明初医学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弟子。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所医正。徐春圃 《古今医统》谓其 “作家、士气咸备”,“博极群书,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探极医源,直穷奥妙”,又能诗善画。除 《医经溯洄集》外,《昆山县志》称其尚著有《百病钩玄》、《医韵统》等。现仅存《溯洄集》。

本书1卷,近4万字,是王氏的医学论文集。共收论著21篇,主要对医学探本求源。溯洄即逆流而上之义。本书主要是对《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 等古典医籍以及晋以后的著名医家王叔和、孙思邈 、王焘以至张子和、李东垣等二十余家的学术论点加以深刻阐述和发挥,并在融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故名其书曰 《医经溯洄集》。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以下几点:1、亢害承制论:《亢则害承乃制论》一文,对《内经·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有了更深刻的发挥,切实阐发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并以这一原理来广泛讨论病理和治疗原则问题。不拘泥于 《内经》 侈谈岁运,而主张求之于人,提出“亢则害承乃制”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规律以及“造化之常,不能以无亢,亦不能以无制”的辨证观点,正确地指出了人体内本来存在着“自制”的调节能力,可以克服一时性的不正常(亢)。只有当亢而不能自制和机体暂时丧失或降低了互相制约的调节作用时,才需要医药的手段 “为之助”,以恢复自制能力。“制则生化”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2、伤寒瘟病为治不同论:提出 《伤寒论》为伤寒而设,非为温暑而设。伤寒与瘟病的辨治应严格区分。治伤寒用仲景桂枝汤、麻黄汤等辛温之剂,治温病要采用后人的辛凉之剂,首次澄清了存在于当时医界关于温病、伤寒的混乱看法,为温热学说的创立和温病学派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书中对伤寒立法的考辨; 对397法的辨疑以及对 《内经》原方的解释,大多是围绕这一观点发表的议论。3、首创真中类中说:古人论中风,以为卒暴僵仆,偏枯肢废等多因风而致,概用大小续命汤等方。王氏总结了“河间主乎火,东垣主乎气,彦修主乎湿,而大异于昔人”的观点,认为三者之论不可偏废,创真中、类中说,把不同学说融汇贯通于一说,使中风理论渐趋完善,对明清医学理论影响很大。此外,其“四气所伤”、“泻南补北”诸论,皆前人所未及而确有所见者。

安道治学,虽本于丹溪“一断于经”之旨,但并不为经所囿,能力排众说,以征诸实践而为“断经”的根据,对前人之说敢于发表新见解而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辞……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源,于医道中实能贯切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可谓持平之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