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扬州画舫录》18卷,清李斗撰。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江苏仪征人。他性好文学,擅长词曲,尤好搜集扬州的掌故,从乾隆二十九年至六十年(1764~1795),李斗积30年之努力,“考索于志乘碑版,谘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阮元序),搜辑编采了有关扬州的大量资料,最后编次成文,分为18卷,于乾隆六十年刊刻行世。
扬州自隋唐以来已成为我国东南繁盛的都市,清代的扬州以盐业的发达著称,经济富庶,百业兴旺,并吸引着四方名士,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后期是扬州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嘉庆以后扬州盐业衰微,城市逐渐走向没落,扬州的繁荣遂成为历史。这部书是在扬州处于极盛时写成的,因此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此书前16卷分为草河录、新城北录、城北录、城南录、城西录、小秦淮录、虹桥录、桥东录、桥西录、冈东录、冈西录和蜀冈录,“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按城区位置,逐一记录扬州的城池沿革、园林名胜、寺观祠宇、梨园酒肆等等,兼采诗词楹联、风俗传说,并结合各处胜迹的记述,列举有关名流学士,各缀小传或行状,书中还记述了清康熙、乾隆帝历次南巡的盛况。最后两卷是“工段营造录”和“舫扁录”,前者记载的是工程建筑的程式,规格等等,后者记录的是扬州各家著名画舫的名目。此书历来受人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以往记载扬州地方文献掌故的著作,包括汪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梦星《平山堂小志》、赵之壁《平山堂图志》和汪中《广陵通典》等,都只详于历代沿革和前代故事,而《扬州画舫录》却主要记录的是作者所见到的当时的扬州,因此更具参考价值。
此书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点校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