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由的恐惧》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美国埃里希·弗罗姆著。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1941年在美国纽约首次出版后即引起轰动,很快地连续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我国有的译本称作《逃避自由》(Escane Freedom)。本书中文本是根据劳特利奇——基根·保罗出版有限公司及希劳德威出版社1980年第17次印刷本译出,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弗罗姆是新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在全书中,作者涉及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学科,围绕西方社会自由观这个中心内容,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个性结构、自由及其他相互关系的理论。他考察了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人性心理的影响和人的人性结构一旦形成后又反过来对社会进程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双方各自积极、消极的意义。他说:“只有在分析了现代人的整个个性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完全理解自由的含义”。“本书的主题是: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主义社会的束缚——这一社会同时给个体以安全感和限定,但没有获得个体自身实现这一积极意义上的自由,也就是说,他的理智、激情、感觉和潜能没能得到表现”。关于自由,作者认为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惶惑不安,孤独、恐惧、焦虑和怀疑。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中,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自由像沉重的负担压得人不堪忍受,从而恐惧它,并产生逃避它的念头。逃避的方式或者是控制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力量,或者放弃自己的权力,前者变态形式为虐待狂,后者的变态形式为受虐待狂。但是,这种状况不是一成不变、命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消极自由转变为积极自由,扭转其现状。不过作者在书中的全部观点毕竟未能脱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窠臼,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