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美学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共同编辑出版的《美学教学与研究丛书》中的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教师张法同志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写成,1990年3月出版。全书近22万字,共分为3编。第1编写的是1900到1950年这50年间西方美学演变情况,总起来说是古典美学在现代的演变以及现代美学基本范畴结构的建立。书中介绍了四个主要流派产生的四个对20世纪美学都有影响的范畴,即形式(形式主义)、表现(表现主义)、隐喻(精神分析)、荒诞(存在主义),它们结合在一起可算20世纪美学的基本范畴结构。指出20世纪前50年的美学探索充满了迷惘、焦虑和悲壮。第2编,1950年到1960年,是20世纪美学体系重建的时代,也称建造体系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各家各派都想在各自所寻得的基点上,建立完整的美学体系,也确实建立起了这样的体系。如象征符号学美学,主要代表是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现象学美学,主要代表是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还有原型批判美学,主要代表是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的《批评的解剖》。第3编是1960年以后走向开放,从现代美学到后现代美学。1900—1960年从思想史划分可称为西方现代文化,50年代的美学重建,主要是现代文化的体系重建,1960年以后属于后现代文化,作者介绍了这个时期的四个主要流派,即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指导的分析美学,解构主义,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从而后现代文化的基本思想已经确立但尚未进入成熟期。本书材料丰富,结构严谨,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在文风上具有美学本性和生动性的可读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