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萧统编。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故后人习称《文选》为《昭明文选》。全书30卷,共收录周代至梁朝(不含在世者)七八百年间130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诗、赋、文514题700余篇,分为38小类,各种文体大致具备。《文选》的选择标准,据萧统《序》,他是把经、史、子和文学区别开来,大胆地把它们排除在文学范畴以外,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概不入选,只是对史传中“综辑辞采”、“错比文化”的赞论序述,仍于选录。他强调作品的文采,所谓“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之作,才是他心目中的文学作品,所以在《文选》中,辞藻华丽、声律和谐的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去相当大的比重,诗歌方面也较多地选录了格律比较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的作品。尽管所选未必精当,由于考证未精又收了一些伪作(如李陵《答苏武书》和苏李赠答诗),但总起来说,这部诗文总集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初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大体轮廓,为后人的文学史研究保存了重要资料。

《文选》在后世受到普遍的重视,影响深广,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本,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见陆游《老学庵笔记》)。隋唐以来,学者文人对《文选》从各个角度作了大量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今天仍可见到的专著即有90多种,其余散见的有关考据、训诂、评论更是不计其数;研治《文选》,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该词首见于《旧唐书·曹宪传》)。现存最早、且影响最大的专著是唐高宗时李善的《文选注》60卷。李善学问渊博,注《文选》用力甚巨,所引书近1700种(这些书大都失传),数易其稿而成。玄宗开元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的《五臣注》。后人合刻,称为“六臣注”。但《五臣注》讹误颇多,嗣后又有人将“五臣注”择出,还李善《文选注》以庐山真面。清代“文选学”研究又起高潮,专著纷出,降及近代,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骆鸿凯(《文选学》)、丁福保(《文选类诂》)均有专著问世。

《文选》版本甚多。易寻而较好的本子是1977年中华书局缩小影印的清胡克家翻刻宋尤袤本李善注《文选》60卷。该刊本附胡克家《胡氏考异》10卷,胡刻本与尤刻本异文、篇目索引、著者索引亦附于卷末,以备查检。又将原书加了断句,极便读者。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善注标点本《文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